七十年代,枯柯河畔的小村庄,颇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感,无论是去柯街还是卡斯街,都得走上两个小时。小时候的赵家三丫头一年半载也才能赶一次街子。
彼时的老赵是村医,头脑颇为灵活,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杂货店,小店不大,共里外两间,外间是老赵看病的诊室,里间是杂货店,如此一来,看病卖货两不耽误,家里的经济情况也逐渐好转。
三丫头是老赵最小的女儿,也最受老赵夫妻宠爱,但凡小店有了什么新品,三丫头总是最先“尝鲜”的人。枯柯河畔,天气炎热,老赵在缅桃树枝上给三丫头挂一个篮子,放上糖果,三丫头就在自制的秋千上晃晃悠悠一下午,困了闭上眼睛睡,醒来剥开糖果吃。
一晃眼,三丫头上初中了,每个寒暑假,老赵就把小店全权下放给三丫头,十三岁的小屁孩被父亲委以重任,三丫头颇有受宠若惊之感,也因此成了哥哥姐姐的“敌人”。面对父亲的信任,三丫头从不敢赖床,早早就去打开小店的门。刚开始,三丫头总把钱多找给客人,小村很小,客人会把“错账”当作笑话讲给老赵听,老赵也不责备。三丫头有点羞愧,暗下决心,一定不再干这“亏本”的买卖,许是熟能生巧,三丫头的账是越算越好,再没闹过笑话。
客人少时,三丫头就学着老赵的样子,把散装的糖果按每袋500克分袋装好,再用钢锯片和蜡烛把袋口封好,包装好的糖果美观又实用,也在售卖时节省了时间。每天晩上,总是老赵催着三丫头打烊的时候,三丫头才垫着凳子把柜台上铁钩吊着的窗门放下来,并把已经点好数、理整齐的当天收入上交给老赵。
老赵对三丫头的宠爱越来越“嚣张”,三丫头初中毕业那年,老赵说他一定要供出一个高中生,于是,三丫头在老赵的安排下去县城上了高中。每到假期,三丫头依然变身杂货店的主人。课堂上的三丫头每每读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排出铜板买茴香豆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
后来,老赵不仅实现了培养一个高中生的心愿,还意外收获了村里的第一枚大学生,三丫头考上省城的大学了。九十年代的小山村,谁家出个中专生,家里都是喜气洋洋,何况三丫头去往省城。出乎意料的是老赵特低调,原因是老赵担心三丫头的专业,他说:中国文学无深浅,我担心你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此时的老赵是担忧的老赵。
三丫头还算争气,没让老赵失望,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自己在市里找到了工作。
如今的三丫头亦为人母,老赵终于踏实了,却已垂垂老矣!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