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9月3日消息,今年8月,一位湖南滴滴代驾司机王灿在接单路上发生交通意外去世后,司机家属发现,此前在滴滴公司培训时,承诺的120万元保险,变成了120万元“保障”,补偿也从全额变成了“在肇事者赔偿后再进行赔偿”。家属想找滴滴公司要保单,却只有一张模糊的集体保险保单,金额也从原本宣称的120万变成了1万。
王灿的妻子王婷认为,王灿生前作为滴滴公司网络平台上的代驾司机,在工作中出了意外,滴滴公司应该负有一定的赔偿责任。当王婷去找滴滴公司时,负责人先告诉她滴滴平台最多出于人道主义赔偿3万,之后升到10万,最后变成30万。
关键是,一些代驾司机表示滴滴在他们做的每一单中,都抽取了2.35元的保障金,按照APP上的意外伤害保障计划赔付,意外身故最高赔付120万。王灿在一共在滴滴平台接了1573单,每笔订单都抽取了2.35元的保障金,一共抽取了将近3696元的保障费用。
这些钱都拿去做了什么?买了什么保险?当有司机想查看详细保单的时候,滴滴回复:这是商业机密。
回到此案,关于司机王灿的身故赔偿金,可能来自两处:
第一,司机如被认定为滴滴的雇员,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滴滴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司机所交的2.35元/每单,如果真的是拿去购买了对应的意外险等险种,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身故,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
而扯皮的地方在于:
第一,滴滴否认与司机间存在雇佣关系,称平台只负责发布信息,与司机间的关系应该是居间服务关系。也就是说和司机属于非雇佣关系,因而不承担雇主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第二,对于每单2.35元的扣款,滴滴负责人称不是全部用来买保险的,而是120万元的限额赔付保障计划。120万的保障计划他不是意外险定额给付的一个保险,是限额给付的,这个计算保准就是按照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事故责任进行比例承担的一个保障计划。如果肇事方无能力或者少支付的部分就由保障计划来补充保障。
按照这个解释,滴滴给司机买的就不是意外险了,因为如果司机作为被保人的意外险,在本事件中,保险公司仅会判定是否因为意外导致了司机的身故,如果买了120万的保额,就会赔付120万。不用第三人先行赔偿,也不关心第三人赔偿了多少。
当然,因为事属“商业机密”,我们并不知道滴滴到底为司机买了什么保险,或许在肇事方补偿后,保障方案会为身故司机补偿120万的剩余部分。
不过按照以上事件描述,第三者赔付后,剩余部分再由保险公司补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第三者责任险,且是为肇事方买的第三者责任险,而非为司机买的意外险。
如果3696元上了这些保险?
如果司机3696元/年的保费可自己支配,保障效果肯定远超上述。
如以下方案:
(这个方案只是做一个举例,并不是最优方案,只是为方便理解)
在此次事故中,被保人如按以上方案投保,后因为意外身故,按上述方案意外险可以赔100万,定期寿险赔100万,重疾险可赔付50万,累计可获赔250万。
反观现实,如果受害者家属不加争取,得到的赔付可能是滴滴一开始提出的3万元和保险公司的1万元,合计4万元。
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哪怕不是拿出全部,而只是从这些司机上缴的总额中提出10%为代驾人员统一购买团体意外险,赔偿就不会这么勉强,也免去受害人家属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来回折腾了。
在员工(或称准员工?)福利这块,其实滴滴可以做得更好。
提升员工福利的一种别样方式——保险保障
员工福利的进阶,从一开始的发钱发卡发物,过渡到现在为员工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为员工及家人提供保险保障,可以说是品类丰盛。
如京东工作5年以上员工医药费全包;百度喊话工作2年以上员工父母的医药费也管;更有豪气的外企,为自己的员工及其家属都上了高端医疗,可以去公立医院特需部,甚至昂贵的私立医院就诊报销。
员工福利日渐变为企业吸引和留住员工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保险作为实打实的员工福利,越来越多地收到企业的欢迎。许多公司的HR小姐姐已经撸起袖子学保险,就是为了公司能招来人,留住人。
那么可供公司选择的常见险种有哪些呢?
1、雇主责任险:
指雇员在受雇其间从事业务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务有关的职业性疾病,对于依法应由雇主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进行补偿的保险。被保人是企业,赔偿金给到企业,企业再赔给员工。
有人问,有了团体意外险,员工因公受到意外伤害后,保险公司已经赔付一笔钱给员工了,为什么还要买雇主责任险?
是因为在团体意外险中,员工作为被保人被赔偿后,依然有权向企业索偿。
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雇主责任险比团体意外险更能为雇主转嫁风险。
2、团体意外险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是一种以团体方式投保的人身意外保险形式,而其保险责任、给付方式则与个人意外伤害保险相同。可以理解为团体意外险是一种员工福利,只是团体形式购买而已。
意外险是几乎是杠杆率最高(便宜)的险种,主要保障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医疗。
意外身故赔付保额;意外残疾需要看残疾的程度,最严重的一级赔付保额;意外医疗则遵循损失补偿原则,一般是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可进行报销(有的意外险只能赔付社保内的费用,有的意外险不限制社保费用)
3、团体医疗险
医疗险遵循损失补偿原则,保额实际上是一个报销的上限,而非实际赔付的金额。就医后产生的医疗费用,一般经社保报销后,剩余部分可以找保险公司报销,具体能报销多少,看产品约定。一般来说保险公报销的+社保报销的,不会超过实际花费。
医疗险的种类特别多,从普通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不一而足,且团体医疗可以独家定制。团体医疗险在选购的时候需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1)仅住院,还是住院+门诊?
2)仅报销社保内费用,还是不限社保?
3)医院限制在公立医院普通部,还是包含公立特需部,或者私立医院?
4)就医范围限制在中国大陆,还是包含其他国家和地区?
5)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医疗网络等等。
4、团体寿险
寿险的保障内容是身故,只要发生身故即赔付保额。有的产品还能保障全残,发生全残也能得到保额赔付。
保障期限可以是1年期也可以是长期,考虑到员工流动性,保障期一般交1年保1年,当然帮员工买长期寿险的企业也有。
5、团体重疾险
重疾的保障内容是重疾+轻症,发生重疾即赔付保额,发生轻症一般赔付保额的20-30%;有的产品还能保障身故,如果身故赔付保额。
保障期限同样可以是1年期也可以是长期,目前1年期的团体重疾相对较多被企业选择。
以上几种是在做员工福利时,比较常被pick的产品。根据公司预算可选择一种至多种,比较推荐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险和团体医疗险,如果预算充足,可另外配上团体寿险和团体重疾险。同样的产品,团体购买比个人购买要便宜,且健康告知一般很宽松。
具体询价与定制产品可找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来搞定,或可联系保险公司的团险。
当今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是促进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一家有温度的公司,在生存之余,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员工和其家人的福利。
社会在变好,企业有温度,员工有忠诚,或许是做HR最大的愿景吧~
PS:以后的招聘海报或许会改成:来我司,家人生病不再怕!住院费用公司掏!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