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子门粮仓

作者: 田觅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04:31 被阅读55次

    这是我在农村当“知青”的一段记忆。

    在重庆北青公路中段,有一个叫千子门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北碚区和沙坪坝区(原巴县)的分界点。朝北是北碚区,向南就是沙坪坝区。千子门粮站就坐落在这里。

    那是一个很大的粮食中转站。一大排高大的白房子巍然屹立在公路边,高大的双扇门,窗也是离奇的高,整个粮仓给人一种感觉:威严而不容侵犯。

    粮仓里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常年驻守。年轻点的人们习惯叫他吴师傅,他是负责人,平时比较严肃,为人处世严谨,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还有一个老师傅姓王,非常和蔼可亲的一个人,因为王师傅也有两个女儿在农村当知青,所以,对我们知青特别关照。比如:我们用粗粮换大米,甚至因为我们没有地方保管粮食,就把分的粮食存在粮仓里用时再去取。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像父亲一样慈祥可亲的老人。

    说实话,这个粮仓的存在给我落户的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一:我们不用像那些离粮仓远的农民,累得半死不活的送公粮。

    那时候,粮食是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物质。农民打下粮食后,首先要把最好的送给国家粮仓盹集起来,作为战备和城市居民用。所以,送公粮是每个农民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你离粮仓太远,交通不便,那就只能委屈你的肩膀和腿了。

    我以前一些知青朋友一提起送公粮至今还心有余悸,十几里路,全靠肩挑背磨,实在太辛苦了,一趟公粮送下来,累得跟狗似的,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

    我们不用受这样的苦,当然特别开心。

    因为守着个粮仓,我们送公粮就变得特别简单。粮食晒干后,不必入库,用大箩筐装好,朝正在出工的男人队伍吆喝一声:“送公粮啰”。立即回来几个彪形大汉,直接挑到粮仓交货。从晒场到粮仓只不过二、三百米距离,你说简单不简单。

    其二:队里的男劳力都能在粮仓得到好处。每次有车运粮食来,或者粮仓的粮食需要运出去,都离不了装卸工。于是,男人们特别喜欢听生产队长那声“装车啰”或者“卸货啰”的吼声。此言一出,比叫“出工了”跑得快多了。至于一次能有多少报酬,我不得而知,但是从踊跃程度看,应该不错吧。

    其三,因为要依靠我们队的劳动力为粮仓装卸货物,所以,我们队还享受着别人没有的一点“特权”,那就是我们每年都能够用小麦交公粮。那时候,粮食紧张,人们普遍不愿意吃面食,觉得不划算,你想,一斤米做饭够三人吃一餐,一斤面只够二人吃一餐,加上面食容易消化。总觉得肚子吃不饱。所以,用小麦交公粮,大米留自己吃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这事在当时可是队里和粮仓的一件心照不宣的秘密,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否则就乱套了。

    昔日的粮仓,可是个热闹的地方,特别是送公粮的时节,整天人来人往,挤满了前来送公粮的男女老少。前来运粮食的卡车也络绎不绝,那情形就像赶场(集)似的,拥挤不堪,场面十分壮观。

    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竟然被几只硕鼠瞄上了。

    一天,一个惊天的消息让全体社员目瞪口呆-千子门粮仓被盗了。

    怎么可能,门窗完整无损,盗贼怎么把粮食偷走的?

    直到派出所的人来到队里取证大家才相信了这个事实。

    原来是队里几个人联合起来做的案。

    他们制作了很长的木梯,在长长的竹竿上绑上一个三角形的布袋,就像我们儿时用来扑捉昆虫的袋子那样,一个人高高的登上木梯,用竹竿袋子一点点的把粮食挖出来,交给下面的人用事先准备好的口袋把粮食装好,当然还必须有人放风。有风吹草动立即停止,就这样一下一下的弄,几年下来,居然搞了几千斤粮食(这只是他们交代的数字,真实情况只有当事人最明白),几个参与者人分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就看上了粮仓这块肥肉,并且早有有预谋。这不,几个人几年前就纷纷把家搬到了粮仓的周围,一左一右,还有一家正对粮仓大门,还有那很长长的木梯,都是作案前的准备。只是以前谁也没有注意到而已。

    但为什么这么久才发现呢?

    因为粮仓很大,粮食进出很频繁,而且他们每次都非常小心,每次搞的量不大,所以没有及时发现。

    他们每次去之前都经过精密的调查,几乎都是趁那个年轻的吴师傅出差或者回家休假时开工,因为那个年纪大的王师傅耳朵不太好使,不太能够听到他们的动静,容易得手。

    后来,还是那个心细的吴师傅发现了端倪,他隐隐约约感觉粮囤里的粮食好像有点不对劲,像是被人动过,而且粮食好像减少了。打过灰印的地方有变化,于是,他一方面加大打灰印的密度,另一方面派人蹲坑,经过好多天的努力,终于抓住了窃粮食的人。

    事发后,那个出谋划策者因为同时犯有侮辱国家领导人罪,被判了七年邢。其余人批评教育,退赔了窃取的粮食。

    粮仓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自从国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像千子门粮仓这种小型粮仓就撤销了。时间一久,粮仓也就拆除了,昔日风光的千子门粮仓已经不复存在,但这段历史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人为了五斗米不惜铤而走险,也是一种无奈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社会更安定,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子门粮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hb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