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之辩

作者: 铁篱笆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07:51 被阅读0次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被清人评为绝唱的七言绝句,其中提到的“商女”,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唐代歌妓、女伶通称‘秋娘’,亦称为‘秋女’。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我国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称为商秋。古代以商指秋比较多见,商信、商风、商吹、商飙指秋风,商日指秋天,商序、商素指秋季,商意、商气指秋意、秋气,商云指秋云,商暮指秋末。

    由此可见‘商女’即秋女、秋娘,也就是歌妓、女伶了。”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解读该诗时说:“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他把“商女”解读为秦淮河畔一位普通的“歌女”,这也是历来广为认可的解释。

    我觉得似有不妥。

    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唐安史之乱时,都城落如贼人之手,被困的杜甫遂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悲叹,而如果此时没有发生安史之乱,诗人动不动因鸟鸣“惊心”,就未免有点太敏感了。

    杜牧生活的时代与初期相比,唐朝早已是盛世不复,国力孱弱不假。可无论如何,此时国都尚在,秦淮河畔地处大唐疆域东南,亦无战乱滋扰。国既未亡,何来亡国之恨,诗人如此描述一个普通的歌女,岂不有些奇怪?

    秦淮河畔是著名的游乐场所,环境也自然是有些嘈杂的,所以诗人特意用一“近”字,引出后面的靡靡之音。意在说明,这歌声他虽是无意中听到,却能听得真切。

    而如果“商女”只是泛指的歌女,那后面“隔江”二字就不好解释。只能理解为诗人和商女之间是隔着长江的,如此以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拉远,和“近”字自相矛盾。

    诗人对附近酒家里的歌声无感,偏偏听到“隔江”传来的亡国之音,他是“有意”去寻来的呢,还是听错了呢?

杜牧是文字高手,诗中应不会有如此瑕疵。

    在我看来,此诗中的商女,并非普通的歌女,而是特指诗人想象中的,当年在隋军陈兵江北之时,给陈后主演唱《玉树后庭花》的那位歌女。

    入夜的秦淮河畔,月色如水、薄雾弥漫,犹如幻境一般。载着诗人的小船,静静地停靠在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一个酒家旁边。在不经意间,诗人听到里面传出这淫荡的歌声,抬眼一望,映入眼帘的是舞女妖艳的舞姿,不由得错愕不已。联想到时下的政局,国事衰微、藩镇割据、边患频仍,而豪门贵族,犹如当年的陈后主一样,只知道沉迷声色。在一片朦胧夜色里,心中忧愤诗人的脑海中开始浮想联翩,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种种思想片段,来回交织变换。

眼前的歌女仿佛正是当年的商女。陈亡之后,她从江南辗转流落到江北,最终落脚秦淮河岸边,在酒家里以卖唱为生。旧国陈朝已亡,她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亡国之恨,仍旧唱着当年那首《后庭花》。

    她之前在江南给陈后主唱,如今在江北继续给唐朝的豪门贵族唱,很自然地,就解释了“隔江犹唱”。

    当年她唱这首歌时,百万隋军正在江北虎视眈眈。羸弱的陈朝,覆亡只在顷刻。

    如今她又唱起这首歌,那此刻本已危机重重的晚唐,未来又会如何呢?

    此时的诗人是比较关注政局的,对当时唐朝的种种衰败景象也极为忧虑,耳闻目睹此情此景,怎能不后背发凉,倒吸一口寒气,遂有感而发,挥笔写下此诗,以图唤醒时人,同时也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商女之辩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 论语新视界105|君子儒小人儒之辩

    君子与小人之辩、君子儒与小人儒之辩,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孔子就曾对他的学生子夏说: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

  • 说服的艺术~类型分析

    事实之辩,是不是的问题,概念和统计理论 价值之辩,好不好的问题 政策之辩,应不应的问题,损益比的权衡 哲理之辩,是...

  • 思考

    辩论 孩提落地 父母辩之 子女不改 称此为 屡教不改 老师辩之 学生不改 称此为 不听教诲 领导辩之 员工不改 称...

  • 《庄子修心课》第三十二课——大道不称

    《齐物论》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

  • 《庄子修心课》第三十二课:大道不称

    《齐物论》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

  • 《逍遥游》自学课之基础知识部分

    1.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誉之境,而御六气之“辩”,默写时要注意原文均是言字旁的“辩”,均为通假字。前两个通...

  • 8.14日接续《逍遥游》

    1.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誉之境,而御六气之“辩”,默写时要注意原文均是言字旁的“辩”,均为通假字。前两个通...

  • 读《庄子》,问何为辩?

    读《庄子》,问何为辩? 文/燕赵北羽 庄周者,不辩之辩,天下名辩也。以其“辩无胜论”为引,试玩味之: “即使我与若...

  • 高铁霸座女说(文言版)

    永州之野产异女,黑衣而蓝裙,伶牙而俐齿,人与之辩,尽墨。雄辩之才,无御之者。其自幼深受家风之熏陶,凡事喜与人争长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女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h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