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徂徕山与竹溪六逸

徂徕山与竹溪六逸

作者: 陌上梦落 | 来源:发表于2024-06-17 10: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曾在《诗经》中读过这样的诗句,“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我所在的小城地处鲁中山区,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头。西面五十多公里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向南十五公里便是诗句里所说的新甫山,现在又称莲花山。对于徂徕山,以前只是有过大致的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的领导下,举行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来又通过李白的《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一诗,才知道“竹溪六逸”的故事就发生在不远处的徂徕山。于是,当朋友邀约时,我便毫不犹豫,欣然前往。

是日,我们驱车来到徂徕山脚下的龙湾地质公园,山下有大片的樱桃园和板栗园,此时正是樱桃红熟的季节,一树树樱桃垂枝欲滴,红玛瑙一般,晶莹剔透,煞是喜人。

徂徕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位于泰山东南,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岱宗之屏障。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龙湾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极为丰富,花岗岩奇峰地貌与山泉、瀑布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独特观赏性的综合地质性公园。

对于名满天下的泰山来说,这里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小众景点,游客很少,比较清静。山体苍郁峻拔,重峦叠嶂,沟谷幽深,绵延起伏。山上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小象石”、“大象石”形象逼真,“卧佛石”、“龟寿山”惟妙惟肖,“十八连潭龙门”流水清潺,这里既有北方大山固有的粗犷雄浑,又有南方山水特有的妩媚清秀。

“徂徕有嘉木,薿薿高连天”。徒步进山,只见群峰簇列,松柏掩映,涧水清澈,芳草葳蕤。虽是夏初,但山中的时序似乎仍然停留在春暮,“徂徕山头烟雨寒”,山间云雾弥漫,烟树若隐若现。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眼前一树桐花却兀自在山坳里烂漫。清凉如许,清露时滴,恍若新雨后的春天。

只是,一直走到山路的尽头,我们也没找到“竹溪六逸”结庐而居的地方。

据资料记载,山间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西汉赤眉军的营地晒缨台,有北齐时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欧阳修撰书 “徂徕先生墓志铭”的石介墓,还有被推举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徂徕山书院。可这一切都像消失了一般,似被千年的风雨侵蚀殆尽,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后来才知道,徂徕山横亘连绵二十多公里,整个森林公园分为十大景区,景点分散,“六逸堂”和竹溪石刻都在隐仙观景区,离此地尚远,于是带着遗憾,悻悻而归。

应该说,“竹溪六逸”在李白的朋友圈里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移家东鲁,到任城(今济宁)投靠当县令的远房叔父。半年后,他四处游走,到了徂徕山并结识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秋,由于远房叔父离职,李白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饮,时号竹溪六逸”。自此,一群文艺青年寄情山水、举杯邀月,文思飞扬、对酒当歌,肆意酣唱、悠然自得,成就一时佳话。

李白与孔巢父等人在徂徕竹溪,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有“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的诗句,形象地记录了李白等人在竹溪生活的情趣。“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不仅是对韩准、裴政、孔巢父等人才情和志趣的赞赏,也是李白对徂徕山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更是对徂徕山景色的赞美。

在这期间,李白与杜甫的友情也得以升华。他们一生仅有三次相遇,第三次就是在徂徕。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都洛阳初次相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并相邀以后共游山东。第二年,杜甫来到东鲁,与李白纵情山水,共访名士。后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石门宴别杜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真挚的兄弟情怀、清澄的泗水秋波和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成为李白的送别名篇之一。自此离别后,李、杜再未相见,唯有以诗寄托思念之情。

后来,李白旅居沙丘城(今兖州),因思念杜甫,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犹如徂徕山下长流不息的汶河水,纵有鲁酒不能忘情,纵有齐歌也不足以佐欢。情深意长,凄怆感人。

747年春,杜甫在长安蔡侯的饯别宴席上见到故人孔巢父,触景生情,想起了李白,继而赋诗《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首,表达了对孔巢父的祝福和对李白的思念。

李白,这位诗人中的游侠,漂泊在青山绿水、苍松翠竹之间,一呆就是六年。而他的到来为徂徕山平添了许多诗意和灵气,从而使徂徕山名扬天下,他的诗作也为齐鲁山水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

那么,李白来到此地真是为了寻仙问禅吗?热衷于功名的他怎么会跑到了权力中枢千里之外的地方?一向狂放不羁、眼高于顶并且对山东儒生骂骂咧咧的诗仙,怎么又会和孔巢父等人厮混在一起?后来的事实说明,隐居徂徕有其政治目的,他走的是曲线仕进的路子。唐朝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入仕做官。除去科贡一途,隐居是唐人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李白由于家庭出身等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只能走隐逸求仙一途,他一生数次隐居,都有其政治上的考量。

李白之所以选择了徂徕山,是受唐朝封禅泰山的影响。在这之前,唐朝的封禅之仪曾两度举行,一次是乾封元年高宗与武后封泰山,一次是开元十三年玄宗封泰山。而正是这一次的玄宗东巡,徂徕隐士王希夷,便借封禅大典而成功“登龙”。王希夷的成功经历给苦心求仕的李白以极大的启发与鼓舞。据说当时唐玄宗有意效仿汉武帝二次封禅泰山,于是他便心怀期待,隐居附近等待玄宗。不独太白心态如此,同为“六逸”的其他名士,莫不如是,几无一真隐,他们志趣相投,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然,几年的隐居生活也的确给他们带来了红利。

天宝元年(742年),在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诗人贺知章等人的荐引下,李白被征召入京。此时的李白正在南陵,闻听后喜极忘形,撂下一首狂放的诗句,吐出了埋藏在心中几年的怨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随即再入长安,诏翰林院。但由于其放浪形骸,嗜酒如命,经常呼之不朝,屡遭谗谤,玄宗疏之,以至于两年后便被“赐金放还”。

徂徕山的东面有一座山叫“梁父”,又称“梁甫”。这座山不大,在古代却很著名。秦始皇、汉武帝和汉光武帝刘秀均“封泰山,禅梁父”。 诸葛亮曾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又来到梁父山下,触景生情,袭用《梁父吟》立意,作《梁甫吟》,表达了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

“六逸”中其余五人仕途不一。孔巢父被举荐长安为官,后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后来再度复出,任湖南观察使,官至御史大夫。深得朝廷器重,被称为“知君名宦”。陶沔后任单父(单县)县尉。李白与杜甫相识后,受陶沔的邀请到单父县古琴台游玩。古琴台形似半月,名“半月台”,当年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在琴台吟咏唱和,留下诸多诗篇,如《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后人称其为“半月台四君子”。 裴政官至行军司马,韩准官至洛阳令。六人之中只有张叔明未曾出仕,杜甫有诗《题张氏隐居二首》便是为其所作。

徂徕山竹溪,一个能与云水亲近的世外桃源,一个能吟风弄月的隐逸之地。宋人许月卿六有诗《赠竹溪》:“子厚有溪浑未竹,徽之有竹不能溪。试问竹溪何所似,风流六逸共标题。”明代丘浚曾题《竹溪六逸图》,“徂徕之山竹满溪,溪中流水清漪漪。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而今的徂徕,虽然已没有万竿修竹,六逸风采,但清溪依旧,山月依然,一条流淌着浪漫情怀的小溪,流过千载,从唐朝某年,一直流到了我们脚下,演奏着一曲动人的华彩乐章。

相关文章

  • 资料 | (元)时震——竹溪庵记

    (元)时震——竹溪庵记 作书房遗址,古称竹溪庵,位于徂徕山北麓岱岳区徂徕镇徂徕村。北纬36°4′9″,东经117°...

  •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04:题张氏隐居(其一)

    鹤注旧唐书·李白传云:少与鲁中诸生张叔明等隐于徂徕山,号为竹溪六逸。又子美杂述云“鲁有张叔卿”,意叔明、叔卿止是一...

  • 秋游徂徕山

    没来徂徕山时,从不知道徂徕山。来了徂徕山后,就再也忘不了徂徕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荷风一行文友,游览了泰山...

  • 徂徕山

    徂徕山是泰山的姊妹山,泰山的支脉。虽然就在身边,但也没去过几次。 上个周末因为有事经过,拍了两张徂徕山水库的照片。...

  • 春游徂徕山

    湖光山色, 美不胜收。 山花灿漫, 玉蜂成群。 �

  • 回望徂徕山

    题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我却在徂徕山上回望 1 登上名不经传的徂徕山 只埋怨自己的目光短浅 站在太...

  • 雪后徂徕山

    大雪下后,放眼望去一望无垠 从远处望去,再看不出徂徕山的心情 面色平淡,收敛起多余的表情 那些蜿蜒不曲的小道愁肠 ...

  • 徂徕山之行

    今天,跟明霞姐姐,化菊姐姐一起去徂徕山玩耍,走在山间小路上,微风习习,嗅出大山的味道,我们边走边看春天的花花草草,...

  • 徂徕山法华寺

    那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冷 道路都冻得是那么的难行 就象走在鬼门关的独木桥 山路蜿蜒崎岖,却有夜光照耀 倾毕生之愿,只...

  • 五绝二首

    盼归 (上声七麌) 无眠月入户, 料得西窗聚。 耳鬓窃嗔君, 相思谁更苦? 登徂徕六逸峰有怀 (上平十灰) 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徂徕山与竹溪六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hx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