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有余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是并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裕,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取。
自然的规律是没有偏爱的,经常和善人一起。
【体悟】
怨是怎么产生的?
是因为投射到对象身上的期许太深,一旦期望达不到,就产生了怨恨。
用情太深,情断生怨,所谓有多爱就有多恨。
做企业不要画大饼,饼画多了,实现不了,就会心生怨恨。
为人不可轻言承诺,轻言承诺又达不到,就会产生怨恨,前期有多好,后期就有多怨。
掌握权力却又不轻言许诺或者滥用,就会获得感激,而不是心生怨恨。
确实鸡贼了一点,却是处世的真谛。
只不过,不如:
君子坦荡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