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锦璱
* 版权归(锦璱年华&锦璱)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先前因为简友留言,让本宫想到了一个与手工制作有关的词——技艺。于是,便有了这篇字数不多的个人浅见。
在我看来,“技艺”是个有容乃大的词。既有精湛技法的窥见,也有艺人气质的流露,更有工匠精神的坚守。
无意中搜百度,发现知乎上有篇论述“中国为什么没有工匠精神”的文章。作者“杨姓美少年”在文章里讲了一个关于他学霸父亲的传奇故事,令许多网友直呼不真实,认为他是在编故事说瞎话。
坦白说,美少年的故事真的很长,需要耐着性子慢慢看完。很可惜,本宫是个浑然天成的急性子,但不妨碍他用一句有内涵的回复瞬间戳中我的心。美少年说:“不是没有工匠精神,而是时代不需要工匠。”
或许他说的没错。现如今是个极速发展的时代,似乎不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数据、流量、直播带货,诸如此类的新词就不配做现代人。可谁又能说得准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是开启科技新纪元的划时代进程,还是逐步走向自掘坟墓的世界末日?
当代中国人一提到“工匠精神”,首先想到的必是德日两国的匠心专注,甚至长期误以为中国没有工匠精神。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工匠精神。真正致命的,是缺乏工匠制度的转型升级以及品牌文化的有力支撑。
然而,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品牌,想要守住“工匠精神”这个核心之魂,未来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尤其是那些靠手艺吃饭的民间艺人,他们生活艰难,所掌握的古老技艺很多都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濒临灭绝。
所以,在本宫看来,与其大谈中国工匠精神,不如多从社会层面好好思考如何保护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极性,比如提高创作收益,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关注年轻群体的文化教育,等等。
因为是浅谈,所以能说的内容很有限。作为一个始终心系传统文化的平面设计师,本宫始终心怀希望,遐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能后继有人,借由互联网的浪潮推动焕发出彰显自信的新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