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2823/27dd905a1214dd81.jpeg)
微信的通讯录显示着有人申请添加为好友,点开一看,原来是远在南京的刘阿姨。
一家馄饨小店的老板娘,为人爽快,热情好客,心态年轻又平易近人,说起她来,好词便一股脑儿的冒出来了。因为她确实是个好人。
记得最初走近小店是因为只有她家的店里没人,不用排队等很久,久而久之我便成了小店的常客,如今的非亲似亲。
我回东北前还去看望过她,但是小店无缘无故的关门了,手机号也换了,我猜想一定是出了什么变故,之后便断了联系。
临走前的最后一碗馄饨也成了永久的泡影与遗憾。
欢喜的是后来阿姨又联系上了我,最初只会接打电话的她,既会发短信,又会玩微信了,多么神奇的老太。
此番销声匿迹的遭遇应该是挺难熬的,从她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但老人只字未提,我只字未问,熬过来就好,熬过来就好。
老人依旧是曾经我眼中乐观无比,豁达至极的老人。
她本可以漂洋过海安度晚年,却因不想离开故土,和老伴守着祖辈的大地,守着生养的故乡。
老人时常和我说起自己唯一的孩子,在我下班的时候。走近小店,几分钟功夫一碗热气腾腾实惠的馄饨就上桌了,边走边磨叨:出门在外,汤汤水水吃不坏。
随后很自然的给我随机炒一道家常菜,坐在我对面,她看着我吃,我听着她说,说她远在国外的儿子…
有时候感觉她就像我妈一样,有时候我就像她的孩子一样,我们彼此充当着各自生命中一个暂时缺失的角色。
而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维系太久,一年后我的房子到期了,没有续租,与阿姨相处的日子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我曾经一度对南方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说不上好还是坏,也可能就是心理作用罢了,毕竟大家都是中华儿女嘛…
但阿姨这个地道的南方人,一口浓重的方言,却让我格外的亲切。
在南京这座城市,或多或少也结识了一些人,熟悉的,半生不熟的,甚至还有逐渐搁浅的。
想想还真是有些忧伤与无奈…
不同的人,出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见证了不同的成长历程,给予了我分别不同的陪伴,像一场场情景剧一样,真真假假,亦幻亦梦。
只愿我曾熟识的你们都安好,有事没事常墨迹,别让我们输给了时间与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