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念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对于“我”这个字就产生过深深的思考。我一边念叨着“我,我”一边看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眼中充满着探究。有时候心里会想,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 不也是一个“我”吗?还有“你”,他对其他人说话时,不也是自称“我”的吗?现在的“我”是住在这样一个身体里。会不会有一天,它也会住到其它的身体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为此还写下了一首名为“我”的长诗,开始啦,我的写诗生涯。。现如今,那本诗集已经找不到了。我却,还记得第一句话:“我看着对面,走来千千万万个我……”
当我在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这本书中看到弗洛伊德你“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时,顿时觉得无比的亲切。
书上说,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次,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求。它遵循快乐的原则,寻求直接的满足,而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的原则,是道德化了的我,起着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他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他追寻的是现实性的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的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的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按道德的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且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的疾病!
那时的我,从小就觉得有好多个我在脑子打架。妈妈和姨妈都说我小时候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个没完,要不,就是对着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石头说话,把它们当作最亲密的人,对它们热烈的抒发着感情,与它们热情的说着话……现在想一想,看起来好像有一点人格分裂症状!呵呵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