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三)

作者: RE秦叶烜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55 被阅读11次

    文/秦叶烜

    第三章  于未江

      刑警的工作只占于未江生活的小部分。

      警察的工作其实不容易干,他们队里也很忙,但是很少忙大案,都是些小案子。陈年积案其实也不少,有一些,久远到比他们的年龄还大,还有一起半旧不新的案子,还跟黎海平有关系。

      工作很忙,但在于未江的心里,真的不占多大地方。有一种心理效应,在网上传得很火,叫做主观时空扭曲,说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会随着年龄增长越变越快。于未江觉得很对,在他眼里,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那个案子之后,一切事物都在加快速度流逝着,他抓不住时间,就像是在他连自己兄弟的生命都差点没抓住的那一刻。警察的工作,从他把黎海平救下来那一刻起,就突然滋味难品了。

      他也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当警察,因为大学上的是警校么,或许吧。如果再深挖自己的记忆,不过是被电视剧上的刑警帅了一把然后决定要当帅气的警察这种俗气的理由了。他家境很好,至少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父亲是公司总经理,母亲是公务员,在政府干会计。从小到大没愁过钱的事,上学,工作都很顺利。成长道路可算是温暖如春,就算有风雨那也只是和风细雨。

      当警察的梦想父母从他小时候就知道,路上也没有阻碍。有一个这样的梦想好处也很多,于未江很注重视力和听力的保护,上大学之前他也是烟酒不沾的,奈何交了黎海平这样一个朋友,刚认识那天就让于未江连着破了烟酒两大戒。好在那之后于未江也依然很少喝酒,很少抽烟。

      于未江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一直到高中,也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名,偶尔还会给父母一些惊喜。听说黎海平就不是了,黎海平辍过学,后来又上了个普通高中,不知道费了多大劲才上了警校。正是因为成绩不错,他也很爱看书,当了警察之后,除了几本不想送人的书之外,他把以前买的各种书,统统送给了和自己一样爱看书的表弟。

      表弟是姑姑的孩子,叫齐轲,上初三。从小就喜欢看书,家里人一直觉得这孩子是神童,没人教他那么多字,但是八岁就能拿着没看过的文章从头读到尾,没有读错的字。孟子名轲,家里人都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符合表弟的智商。于未江也喜欢这个孩子,但他总觉得从小就知道那么多不是好事,在他看来,表弟的周围总是散发这奇怪的……应该说是气场吧,阴郁而难以靠近。

      好不容易有两天假的于未江总会约着黎海平去打网球或者喝咖啡。奈何这厮早就结了婚,还让于未江狠狠出了趟份子钱,所以于未江总是听到电话那边黎海平忙着讨好自己的老婆而无情拒绝于未江的声音。打网球他只能叫上他们队的同事,喝咖啡他会自己去。于未江不急着找女朋友,可一晃眼他居然也28了,不过他还是气定神闲,对此他的说法是,我这么多金怎么可能剩着呢。

      风筝线杀人那个案子的情况,于未江多多少少从黎海平嘴里听见了些,大概的情况也能串起来。队里是想拿意外解决的,可是黎海平发现现场不对劲,请示队长之后居然立案侦查了。于未江表示自己脑子不够用。听黎海平的意思,他认为案件有以下几个疑点:首先是风筝线的缠绕位置。经过细致的现场侦查,他们在桥堤的抱鼓石小件上发现缠绕的风筝线,另一截在长得有点高的一棵“脱离计划”的乔木上,角度是斜着的,这和受害人脖颈的伤口吻合。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普通风筝用的凯夫拉线怎么会因为一个100斤出头的女孩碰触而断裂呢,开始大家以为是缠绕角度的原因,队里做了几次试验,都没有成功,后来有人提出受害人是在运动中碰触风筝线,甚至有可能在奔跑。其次,受害人的反应很奇怪,如果受害人是和猜测一样,碰触到风筝线的时候正在运动中,速度比平常走路快的话,那么被割伤之后她会马上停下来,捂住脖颈是正常反应,停止后应该是有时间摸出手机通知120的。即便是伤到了气管,也应该能够发信息通知家人。可她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就已经失血过多倒地了。除非她的速度很快,她真的是在奔跑吗?

      最后一点,是正式立案之后,通过受害人父亲唐晓军的描述,受害人当天是受邀去同学家中住的,可是经过调查,不论是去移动公司打出来的短信清单还是对通话记录中受害者同学的询问,甚至是暴力破解的各种聊天工具的记录中,根本没有显示,有什么人曾邀请受害人出门。受害人无疑撒了谎,而这个谎言,让这个案子,看起来扑朔迷离。

      黎海平拉着于未江叨咕了一堆,因为黎海平答应受害人的父亲一定还他女儿一个公道,然而能查的已经查完了,学校也去了很多遍,可是都那么长时间了,黎海平啥都没查出来,倒是把受害人的人际关系摸了个清楚。连于未江最后都被叨咕地知道了,那个学校就是表弟在的学校,受害人是那个学校高中部高一的学生等等情况。

      于未江也不喜欢下雨天,他在想,大概所有的警察都不会喜欢下雨天。下雨天不论执勤还是查案,都万分痛苦。不过更讨厌的是雨的声音,嘀嗒嘀嗒的,就像是那天他的手腕一样……于未江害怕听见细小的雨声,如果硬要他选择,他会选择倾盆大雨,那种要把世界清洗干净的大雨,那种想要把人群淹没的大雨。

      案子发生的时候就下了雨,所以有些线索或许已经找不到了。

      “我觉得啊,这案子,有点悬。”

      “悬什么啊,悬了就放着啊,你以为南大碎尸案呢?”

      “那天下雨了对吧,有些东西,你们可能都寻不见了。”

      “唉,那不废话嘛……哎,你等会,你说什么你再说……你再说一遍。”

      “……我说有些东西你们都寻不见了。”于未江挑着眉毛观察着眼前仿佛柯南般灵光一现的黎海平,觉得有点幻灭,一句话真的能让人有这么大反应?一句话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于未江停下了喝咖啡的动作,害怕黎海平说出点什么让他喷饭的话。

      “你真棒,真的。”黎海平眼睛里仿佛闪着光芒,看着于未江的脸。

      “呵呵,全世界。”

      “全世界”是他们俩的梗,有天于未江队里破了个经济犯罪案件,其实就是个造假币的还造的不咋地,但是于未江就跑去给黎海平炫耀,黎海平开嘲讽说哎呀你真棒,于未江想回个全世界我最棒。没想到开口就来了个全世界,后面三个字突然硬生生被截断了没出口,于未江还咬到了自己舌头。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从此这个梗便每每被黎海平拿来开嘲讽。

      于未江正心想自己回击地完美无缺,黎海平抄起外套就跑了,“我想到个东西,先走了,这顿就算你请了。”留下于未江凌乱在风中。

      第二天黎海平告诉于未江,是他想到了受害人当时其实是骑着什么交通工具的。受害人的父母根本没注意到女儿自行车不见了的事,也没有向警方反映,黎海平专门去问了一趟,他们才反应过来,他记下了车的型号,颜色。案子的第一个疑点破解了,这就更让黎海平他们确定是他杀了,自行车会去哪呢,不在现场。那么凶手很可能扔了它,凶手能够扔掉它,说明他当时在现场。扔的原因还未可知,有可能只是为了迷惑警察的视线。他来到现场,警戒线从小广场拉到了风筝线缠绕的柱子大概十米远的地方。

      黎海平告诉于未江,他当时闭上眼睛在想凶手会站在什么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可他没有影视作品里那些人所谓侧写的能力,他什么都想不出来……黎海平还闭着眼睛回忆案发现场呢,于未江越听越想反驳,“你就没有想过是谁晚上看见有辆自行车倒在地上,还有具尸体倒在地上,想着把自行车拿走卖点钱么?”于未江觉得自己的猜测虽然有点冷血,但也是有道理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就是凶手扔掉的呢?

      “这种可能性我也不是没想过,可是毕竟太低了,看到一具表面意外伤亡尸体不报警的人毕竟是很少数的吧,还拿死人的东西去卖,是有多大的胆子啊?”

      “可是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啊,你再怎么说它几率小,它还是存在的。”于未江毫不示弱,虽然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也是说了些没什么逻辑的话,但是他还是觉得这种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你……行,那就姑且算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吧。”黎海平坐下来不甘心地承认。

      “这么说来,你根本没找到那辆自行车?那你废话啥?”

      “迟早会找到的,你别在这幸灾乐祸。”

      于未江有点想笑,他怎么可能幸灾乐祸呢?他摇了摇头,“你的猜测如果是真的,那自行车很快就会找到,一定会比你想得要快。”他用手捂着嘴忍住笑,可突然又想起黎海平并不真的这么幼稚,于未江突然想不出为什么在最好的兄弟面前,黎海平还要伪装。但他知道,他永远不会去问黎海平原因,他不愿意揭开他的伤疤。

      于未江说得很对,自行车就在案发现场附近,绿水河里被找到了。黎海平大概早就猜到了,但他没说,从那件案子之后,他就变成这样了,有什么办法呢。于未江看着他的背影,不知道该说什么。

      自行车被捞上来之后,整个链条,车圈和部分车体已经生锈了,车胎也已经变形,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发现,自行车刹车也有问题,刹车根本就是坏的。线索已经很明晰了,一开始他们只推出应该是熟人作案,同学作案可能性最大,可是排查人际关系之后没有进展。黎海平向于未江征求意见,他认为他们调查圈子有点小,认识受害人的同学,老师都不知道受害人和谁有什么冲突或者仇恨,那么他就应该把范围扩大,在其他年级里寻找和受害人有哪怕是一点点交流的人,可能都是线索。

      于未江觉得这是合理的,可是没等去学校,学校就有人主动找了过来。

      于未江让黎海平赶快去审讯室,审完再商量,自己也回队里忙碌。

      “这个时候黎海平还觉得自己能够抓住破获案件的光芒,他也还没有被停职。我也没有过多在意这个案件,仅仅觉得这个案子不好破。大家都还期待着破案的那一天,可惜我们看到那一天的时候,黎海平却失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筝(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n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