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让生活美好
学考族的“武林秘籍”——《学习之道》

学考族的“武林秘籍”——《学习之道》

作者: 仁龙巴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09:07 被阅读0次

文/仁龙巴

《学习之道》可以作为《刻意练习》的细化工具版本,后者是方法论,前者有理论也涉及工具和技巧。

作者芭芭拉·奥克利(美国人)儿时对数学深恶痛绝,只喜欢历史、文学、语言学,后来过兵被迫接触通讯,最后成为一名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员的专业工程师。她的经历看上去很转折吧,通常我们小时候被冠以某个方面不擅长,基本在成人之后仍会保持这一状态,但她却实现了华丽转身。通过她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成功逆袭,这套“学习之道”可谓一部“武林秘籍”啦。

正如作者在“作者声明”中提到此书的受众:喜爱文学、艺术,却害怕数学的高中生;还想学得更快更好的大学生;跨行业考研考博,以及不停考证书的”烤烤族“……这本书最适合面临学业和考试压力的人学以致用。

《学习之道》在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长达一年,在豆瓣的评分为7.9分。

这本书有个核心的工具是”回想和提取“,即每学(读)完一部分要合上书,回想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并且反复回顾,形成可随时提取的知识。正好利用这个工具,对全书做简单总结。


《学习之道》令我完全能够理解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套理论,三个方法,20条法则,具体如下:

1、两种思维模式交替使用的重要性

专注与发散是两种思考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专注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模式。发散是提供灵感以解决专注模式下卡顿的模式。

举个例子:做一道有难度的几何证明题,最初的专注会帮助你快速分析问题,梳理知识点,提供解决办法,但这道题过于复杂,一开始想到的办法难以进行下去,以至于花费很长时间仍然无果。这时候如果能切换到发散模式则能帮助我们跳出错误的定式效应,避免死抱着错误的解题思路不放,寻找正确的解题路径。

为什么常说劳逸结合,通过运动、睡觉等途径最容易使大脑切换到发散模式。不是一味的坚持才好,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制造更多困难。

2、回想和提取

有研究表明,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

针对学习材料,构建一个组块资料库来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把一类题涉及的概念和解题思路步骤都了然于胸,无论题型怎么变化,你都可以从已经构建的组块中提取解决方法。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小测验来锻炼回想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技巧增强记忆力:记忆宫殿法、理解后再去记忆、比喻和编故事顺口溜等,另外千万别小看体育锻炼对提升记忆力的作用。

3、预防和避免拖延症

拖延的由来可能和遇到难题或繁重任务的自然回避有关,这时候需要把这些事当成一块好吃的大饼,一口一口吃掉,做一点就有相应的成就感。

预防拖延可以通过树立积极乐观思维、提前拟定日计划和周计划,从最难的事做起,以及消除环境干扰(自觉屏蔽手机、网络等)几方面来努力。

避免拖延很好的工具就是番茄工作法,你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段20分钟、25分钟都可以,这段时间远离一切干扰专注完成某项工作,时间到后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上10分钟网,或是吃点甜点等等)。这样周而复始,确保工作时的效率,看着工作一件件完成,成就感就会一点点爆棚,做着做着就找到积极主动的兴趣。

4、自学与团队学习

自主学习时最深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可以调高独立思考能力,有研究表明,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题,而非听他人言传,会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点在《刻意练习》的一项物理课试验中就有充分的论证。

但是,如果仅凭借个人努力分析工作,无论是两种模式还是左右脑,都难免会有不足,和朋友一起学习能让你更容易看出自己哪里有偏差,团队学习对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类学科非常有效。

5、20条法则

10个好的学习法则:运用回想、自我测试、对问题进行组块、间隔开重复动作、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注意修习、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专注、困难的事情最先做、心理对照。

10个坏的学习法则:被动重复阅读、满眼尽是重点标记、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做题前忽视读课本、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的足够深入、睡眠不足。

100天33本书——第3本《学习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考族的“武林秘籍”——《学习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pd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