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客户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由于缺乏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玩起来却没完没了,不能把时间好好规划,让这个妈妈很是头疼,毕竟现在已经到小学高年级阶段了,如果良好的习惯不能尽快养成,那么上中学后将变成一个大问题。于是,她找到了我,希望可以以我的专业,帮她找到一种解决孩子拖延症的方法。
在了解了问题后,我觉得有必要先向这位妈妈介绍一下什么是教练:“我会通过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向你提问题,需要你认真思考并仔细回答。在此过程中我不会给你任何建议,也不会通过问题对你进行引导,我的问题会随着当时的情况而自然提出,所有的答案都在你自己的回答里。”
听到这,客户带着将信将疑,又有些小失落的神态,我们开始了这一次的教练对话。
“如果说你想找到一个帮孩子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从1到10分进行打分的话,那么你现在给自己打几分?”我开始发问。
“1分吧。因为以前我虽然想过多次,也试了很多种方法,但确实没有理出一个头绪,那些方法也好像都不太奏效。”
“那么经过我们这30-40分钟的时间,你希望结束的时候达到几分?”
“8分吧。我真的对这次的教练抱有很大的期望。”
她这么一说,我有些小压力,于是迅速调整了一下呼吸,提醒自己可别从教练位置上掉下来。“现在我想先把找方法这件事放一放,问你一个别的但又相关的问题: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嗯……以前还真没好好想过。我希望成为……首先是朋友似的妈妈吧。”
“还有呢?”
“还有就是……能够给孩子提供帮助的妈妈。”
“接下来呢?”
“再者就是……一个民主的妈妈吧,希望他能够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让他知道自己也是家中的一份子,遇事我们也会找他商量。”
“那么现在回想一下,以前你做过的哪些事让你觉得自己做到了,成为了朋友似的妈妈、助人的妈妈,以及民主的妈妈呢?”
“嗯……”客户的脸色变得和缓起来,开始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一个朋友似的妈妈形象随着她的描述娓娓道来。在叙述的过程中,案例比较集中在朋友似的和民主的妈妈这两个角色上,而可以支持助人的妈妈的案例却比较少。于是我接着问:“如果在未来,你要继续做一个朋友似的、助人的、民主的妈妈,你觉得还能做些什么?”
客户的神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字字清晰地说:“通过刚才的回想,我觉得自己以前在帮助孩子这件事上做的太少了,总是希望他能好好写作业,自己有控制力,他还这么小,如果我不好好督促他、帮助他,他又怎么可能自己做到呢?我得先管理好我自己才行呀!”
“那么做好自我管理,你能做些什么呢?”我顺势而问。
“那就还得回到刚才的议题,找到一个可以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我要做一个打卡表,两人一起商量时间和内容,里面要有奖惩机制,完成后两个人要签字确认……”
“具体怎么体现呢?”
“奖惩机制是针对我们两个人而不只是针对孩子的,万一我没有及时督促和提醒,也要受到惩罚,这会让孩子觉得更公平。”
围绕着这个打卡表,我们又展开了一些细节对话,最后客户承诺两天内做完这个表,并发我以示完成。
对话的最后,我让客户再次根据这个议题来打一个分,她给出了8分,也就是得到了想要的结果的分数。她最后总结说,以前自己虽然想过多次,也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都没有成功。这次对话帮她系统地、逻辑清晰地梳理了思路,总结出了可以迅速执行的方案。同时,这次最大的收获是让她看到了之前的自己,在帮助孩子这件事上做得有多么的不够,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大的责任人不是孩子,而是她自己。
看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