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11月25日的“反家暴日”,一则“200万年薪的女高管被练散打的丈夫家暴十余年”的帖子刷爆了朋友圈。
有人说,这又是一个“为了孩子”忍受拳头的蠢女人。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更有人说,人贱有人欺。
对待这些观点,我只能对他们表示呵呵,站着说话谁都会,坐下来解决问题的可没有几个。
没有在深夜因家暴痛哭过的人没有资格发表武断言论!
200万年薪又怎样,工作风生水起又怎样,她也不过就是一个女人,一个需要丈夫呵护的女人,一个为了孩子而甘愿牺牲一切的女人。难道她愿意被人家暴,不过是因为孩子在她心里超过了自己的委屈而已。
02
想起发生在我身边的家暴故事,如今讲来,或许显得苍白,但我想仍然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芳第一次被家暴是孩子刚满周岁的时候。为了电视机遥控器,她老公瞪着滚圆的大眼,凶神恶煞的冲过来狠狠扇了她一个耳光。
那一刻,芳的大脑断了片,整个人呆若木鸡,面如死灰,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摸着火辣辣的脸,她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而心却在滴血。
曾经的芳,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很高的期待,她心中的丈夫,是个伟岸又暖心的男子,对自己呵护备至,爱若珍宝。动手打她的事情,她不明白,怎么会发生?从结婚都现在她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
那次以他们三个月的冷战为代价,保住了婚姻。
后来一次又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芳没有一次反抗过。
她想的是,如果自己委屈受尽,有一天离婚的时候,可以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从这个家奔离出去,一刻都不停留。
这样奇葩荒谬滑稽的想法,让她一次次忍受住了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却让男人更加变本加厉地对待她。
离婚的导火索是她被家暴最厉害的那一次。
那天晚上吃完晚饭就回来的芳,没想到男人早就守在小区门口,一见到她,便上去揪住她的衣领,狠狠向前推了一把,然后用他厚厚的手掌,用力拍向了她的后脑勺。
芳被打的莫名其妙又晕头转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就这样任由男人,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整整400米,把芳边推边打回了家。
一到家门口,便狠狠的扯着她的头发向前拉,芳痛苦的发出哀嚎,使劲挣扎,忍着头皮上传来的剧痛,终于摆脱了他的控制。
全程,男人不发一言,硕大的脸像魔鬼一般恐怖。芳盯着他,眼睛里全是恐惧和害怕,她知道回来晚了会受到惩罚,却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惨痛的代价。
最荒谬的是,她的婆婆,从她回到小区门口被打开始到结束,都一言不发地跟着看着,最后撂下一句:“谁让你回来这么晚。”
芳真的崩溃了,她一直呆坐在外面的石桌旁,眼里没有一滴眼泪,回想刚才的一幕,男人抡起手掌那么用力拍向她的后脑勺的那一刻,她真的就以为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从那以后,芳总是会头疼,特别是生理期前后,能痛到眼睛都抽筋,头皮都麻痹。
一周后,芳便离开了那个地狱一般的地方,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治愈心灵的创伤。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自虐、容忍只会让家暴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对家暴零容忍,同时加强沟通、信任、包容、理解、相互尊重才能让家庭走向和谐。
从《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起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虽然这部法律劝诫为主,但已经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相信家暴问题在未来一定能得到实际的解决。
03
然而,离婚后的芳,遇到的冷暴力更可怕。
有人在她面前公然指责她不负责任,不配做孩子的妈妈。
有人在她工作偶尔出现一个小差错的时候,不断给领导打小报告,让她一次次被领导批评。
有人在背后诬陷她在外面乱搞,勾三搭四的,甚至杜撰很多场景来中伤她。
更让她没有归属感的,是单位人事部门。分居后的芳,付出比他人十倍多的努力和时间,每次都能十分出色完成每个任务,只想获得他人的认可。
却在每一次的优秀评选活动中,被一次又一次刷了下来。有几次,甚至刚念到她的名字就被一把手给否决了。
施暴者被人同情,被家暴的人,却被单位和同事抛弃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几乎支离破碎。
04
终究是芳太有韧性了。每一次的伤害和打击,让她不断且快速成长起来。她的努力,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开朗和乐观,她的善良和坚持,都让她有了全新的生活。
每到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她会把孩子接过来,陪着孩子玩,给孩子做他最喜欢吃的菜,送他去学跆拳道学、小提琴、学书法。
孩子说学校英语老师发音不标准,感到很困惑,她便送他去最好的外教老师那里学习。
孩子生病了,她请假没日没夜的照顾他。
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她便耐心的教育他。
孩子迷上游戏,她和孩子一起游戏,帮他解决各种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耐心等着孩子游戏玩通关后的收心。
孩子想当侦探,她给孩子买了放大镜、指纹粉、指纹刷、胶带、相机、手套和隔离带、证物袋,每天孩子背着袋子到处去找“线索”。
后来,孩子的日记本里写满了对妈妈的爱,天天说妈妈我爱你,一到节日就会画很多画送给芳。
虽然遇到了魔鬼一般的男人,芳却依然活出了率性和洒脱,也用十二分的爱深深的爱着孩子。
家暴令人发指,离开不一定就是对家庭和孩子的不负责。
相反,很多被家暴的女人,为了孩子忍受家暴,然后每天以泪洗面,无心教育孩子,反而让孩子感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每当妈妈说出“要不是为了你……”的时候,也许孩子会说:“妈妈,您千万别为了我,您赶紧离婚吧!”
其实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环境里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变疾病,如果不及时介入,有可能会发展成抑郁。
遇到家暴问题,报警解决关系问题,及时心理疏导才能解决内心的创伤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