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你不必羡慕「社交牛X症」

你不必羡慕「社交牛X症」

作者: 林小西 | 来源:发表于2021-09-13 21:45 被阅读0次

    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前两天,有个词突然火了:社交牛X症。

    像我这种资深社恐人士,也不禁产生了好奇,想要一窥其深意。

    在网络上看到这个词的释义:

    社交恐惧症的反义词,形容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游刃有余的人。

    “社牛患者”不在意成为人群的焦点,更不害怕他人的眼光,不担心被他人嘲笑,拥有极佳的心理素质。

    在同一个话题下面,看到很多像我一样的社恐人士对这种「病症」的羡慕之情,恨不得自己也能拥有这种神奇的能力。

    诚然,我们所羡慕的,是他们身上「无论什么场合都能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社交能力」的能力。(这里只探讨社牛好的方面)

    但是,社交恐惧症,就真的比社交牛X症差吗?

    换句话说,社恐是一种缺点吗?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对「社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与自己达成和解、实现自洽。

    更重要的,你完全有正当的理由,不必去羡慕「社交牛X症」。

    01.

    首先,你不一定就是社交恐惧症,还有可能是社交厌恶症。

    什么是社交厌恶症?

    简单来说就是:

    对社交不感兴趣,只喜欢一个人待着;也并非不愿意与人相处,只想把精力放在喜欢的人和事上。

    我之前也以为自己是社交恐惧症,后来偶然有一天看到这样一个概念,才醒悟,原来自己并不是社恐,而是社厌。

    我虽然比较慢热,但彼此熟悉之后,和朋友之间相处完全没什么大问题,很融洽。

    我所讨厌的,是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人和事上,也就是所谓的无效社交。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

    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一生能够维护的强关系人脉的人数,大约是150。

    所以,你可以思考一下,周围需要维护的强关系有哪些人。

    而理所应当的,我们也应该把另外一些人,主动地请出生命中,避免无效社交。

    相比于低效、无意义的社交,我是一个更喜欢、也更享受独处的人。

    有可能是孤独上瘾了,我能够很好地处理独处的时间,达到自洽。

    其实很多人也是如此,我们并不是社交恐惧症,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社交厌恶症。

    02.

    说完非社恐的社厌,那来说一说真正意义上的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可能现代社会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症状」。

    与社恐常常挂钩甚至划等号的词,是这个人太「内向」了。

    拿我来说,和普通朋友相处,必须有2人及以上在场,否则我会不知道该和对方说什么;走在路上迎面看到熟人我都要装作低头玩手机;

    还有一个朋友,平时准备出门时听到门外有室友活动的声音,一定要贴着门仔细听门外的动静,安静了之后才放心出门。

    说了那么多社恐人不好的方面。(其实也不是不好,只是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好。但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接下来夸一夸社恐/内向的人都有哪些优势。

    看过一条TED演讲视频,美国著名作家苏珊·凯恩的《内向性格的力量》,然后又看了她的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让我再一次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常说的那一句: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这条视频让我明白了,我真的并不孤独:这个世界上,有1/3的人是内向者。

    但,内向不是性格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种罢了。

    在心理学中,内向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内向和外向之间并没有任何高下之分,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内向的人,会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构内心世界的和谐;

    而外向的人,把生命力指向了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但两者都可以创造和通向幸福。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小偷被抓到了之后,说这个世界上,就是需要有人扮演好人,有人扮演坏人/小偷。(举例而已,我还是希望你扮演一个好人)

    同样的,这个世界上,有人扮演着外向者,就会有人扮演内向者。

    就像之前毛不易在一个访谈中说的:你要允许一些人,有安静的青春。

    03.

    还有一本书,是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的《内向高敏者》,作者分析了内向者拥有的典型优势,包括:

    谨慎、专注、自我探索、善于倾听、安静独立、善于分析、擅长写作、持之以恒、有同理心等。

    说起写作,还是拿我举例来说。

    我曾很多次引用宋小君的这句话:我有一个观照自我的方式,写作。将所有的郁结于内,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发乎于外。

    在书写中,我得以探索和了解自我,以此抒发内心抑郁,达到自我的和解。

    写作,也是我探索更大的世界、看到生活更多的可能性的方式。

    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村上春树,也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

    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这样写道: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者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这种内向者所独具的内敛而深沉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在做事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习惯于深度思考。

    除此之外,内向者更加追求稳定且高质量的社交关系。

    周国平先生说: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

    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内向者不喜欢广泛社交,所以他们的交友圈很小,可是他们一旦建立友情,就会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

    这也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我的朋友可能并不多,但每一个深交之后,都是经年累月的交情。

    04.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外向也好,内向也罢,各有优缺点,重要的是,要接纳自己,并主动地去强化自己的优点,发光发热。

    内向者不擅长社交,会拥有更多的独处时间,同时这也是最好的自我增值时间。

    我的很多成长,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

    读书、写作、练字、健身、学一项新的技能……

    我拥有很多独处时间,也尽其所能地利用好这些时间。

    我们人生中一些改变、甚至决定此后人生的时刻,正是那些无人问津、默默无名但没有被我们浪费掉的独处时间。

    马蒂·奥尔森·兰妮在《内向者优势》的最后一节,送给内向者一段生活寄语,也是最后我想要表达的,和你共勉:

    多玩耍。

    好好休息。

    欣赏自己的内心世界。

    诚恳地生活。

    享受好奇心。

    保持和谐。

    品味孤独。

    心存感激。

    做好你自己。

    记住,让你自己的光芒闪亮。

    送给每一位曾经或者现在因为内向而否定自己的朋友。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然后发光发亮。

    推 荐 阅 读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别想那么多,干起来再说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及时止损

    25岁之后,想明白的一些道理

    参考资料:樊登读书《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作者:林小西。一个温和的公众号 陪你抬头看看月亮

    from

    作者丨林小西

    图片丨网络

    「 一个温和的公众号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必羡慕「社交牛X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qq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