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法自然——类比与证明

师法自然——类比与证明

作者: 何以为道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22:08 被阅读0次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想法,经常会采用类比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类比并不等于证明。

古罗马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中有这样一段:

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如果我是要去做我因此而存在,因此而被带入这一世界的工作,那么我有什么不满意呢?难道我是为了躲在温暖的被子里睡眠而生的吗?虽然这是较愉快的,但你的存在是为了获取快乐,而全然不是为了行动和尽力吗?你没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鸟、蚂蚁、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从而有条不紊地尽它们在宇宙中的职分吗?

道理很朴素:我不能睡懒觉,因为我要起来去做我因之而存在的工作,而躲在温暖的被子里睡眠不是我存在的目的。你看,即使是小小的植物、小鸟、蚂蚁、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从而有条不紊地尽它们在宇宙中的职分。后面半句其实不是证明,而是选择了几个例子作类比。如果是证明,那就该庆幸,奧勒留皇帝生活的环境里没有大熊猫和树懒。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存在的逻辑,仅通过粗浅的观察,把观察的结果过度概括推广到其他领域,不能证明任何事情。

《老子》里面也有很多师法自然的例子,比如从水的特性上悟到人应该“弱其志”,从山谷的特性上悟到人应该“虚其心”,这种出位的异想、旁通的歧径,在写作上叫做寓言,在逻辑学上叫做类比,可以晓喻,不能证实,更不能作为思辨的依据。

寓言和类比不可或缺,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快速从已知向未知跨越,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类比物的特性,展开无尽联想,而把类比物的特性,作为想要了解的事物的全部特性。想来这是我常常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民科们容易犯的错误。会从一个启发性的类比出发,陷入由自己已知的事物所围的囹圄,展开无尽的联想,而忘记了学习的真正对象。

参考:熊逸专栏《老子》《利维坦》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 师法自然——类比与证明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想法,经常会采用类比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类比并不等于证明。 古...

  • 师法自然

    文化遗产的继承,最佳法,是任其自然,不可自觉继承。一自觉,就模仿、搬弄,反而败坏家风。近代人笔下没有古人光彩,最最...

  • 师法自然

    最近在家里与朋友语音聊天,聊到股市,引出当下第三产业呈现的繁荣景象,举例游戏《王者荣耀》在今年除夕的日流水达到了2...

  • 师法自然

    研究自然就是研究自身。我们的文明让人类的动物属性隐藏起来,城市远离自然,远离泥土,远离动物,甚至远离植物。我...

  •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

  • 师法贤人可以见贤思齐, 师法自然可以天人合一

    师法贤人可以见贤思齐,师法自然可以天人合一。将孔子的“师法贤人”和张璪的“师法自然”结合起来,就近于道了。且听印竹...

  • 第二类分析,逻辑缺陷

    类比不当 “动物行为”与“人类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类比 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类比 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类比 公式: ...

  • 我只是一粒尘埃(1)

    我是自然中的一粒尘埃 古人所谓师法自然、师法造化,乃先人对自然敬畏膜拜致意,亦为人生之深刻感悟。今日细细品...

  • 师法自然,始于脚下

    夏风拂拂,八月初,绿茵草坪兰花清,月照阁——师法自然写生活动如期进行,本期活动遴选出11名基础扎实且不畏艰...

  • 师法自然,快意人生

    三毛曾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法自然——类比与证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sb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