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思维导图

作者: ProcessOn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16:09 被阅读85次

    本文章为 ProcessOn 关于思维导图相关知识连载的第一篇,旨在通过这个连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思维导图。

    注:本连载分为【大脑与思维导图】、【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基本运用】、【思维导图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思维导图与未来】

    “关于大脑”

    1.脑细胞

    我们现在知道每个人的大脑中,不是只有几百万,而是约1万亿的脑细胞。其中,负责思考的脑细胞(称为神经元)就有1000亿。每个脑细胞都包含有一个巨大的电化复合体和功能强大的微数据处理及传递系统。尽管异常复杂,但是,它只有针尖那么大。这些脑细胞看起来都像是超级章鱼,中间有身体,周围有十根、百根,或者上千根触须。

    如果我们再放大一些看,会发现每根触须都像是树干,从细胞中央或者细胞核像四周发散。脑细胞的枝干叫做树突(其定义为“树状自然纹理或结构”)。有根特别大且长的分支,名叫轴突,它是信息的主要出口,信息就由它传递。

    多级神经元(神经细胞)反映思维导图结构

    2.大脑图谱

    当一个给定的信息,或思想,或重新激活的记忆在脑细胞之间传递时,就建立起了一个生化电磁通道。这些神经细胞通道就叫做“记忆轨迹”。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道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这就像在丛林之中清出一条小路来一样。第一次得费一点劲,因为你必须清除掉一路的杂草缠藤。第二次就容易多了,因为第一次走过这里时已经做了很多清障工作。你从这里经过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阻力越小,直到重复很多次以后,这条小路变得又宽又平。大脑里面的情形差不多:你重复思维模式或图谱的次数越多,对它们造成的阻力就越小。因此,重复本身就增大了自我重复的可能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思维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他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完整倾向

    大脑倾向于寻找模式及完整。例如,大多数人在读“1,2,3...”时,会努力压抑加上“4”的冲动。相应地,如果有人说:“我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要告诉你...哎呀!对不起,我刚想起来不应该讲给任何人听的”你的大脑肯定会尖叫着要求听到这个故事!大脑这种寻求完整的固有倾向也叫作格式塔——一种需要词汇和意象填充空白以求整体的自然倾向。思维导图的结构正好满足了这种倾向。思维导图允许无限制的联想序列,可以据此综合地研究你所关心的任何主意或问题。

    4.思维导图模拟思维过程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的大脑像一台巨大的弹球机一样工作,数十亿的银色弹球以光速呼啸着从一面飞向另一面。

    人脑并非像电脑一样进行线性或序列思维,它的思维是多面的、发散性的。当你制作好了一张思维导图之后,主干会延伸出去形成次一级的枝干,鼓励为新加上去的枝干发展更多的内容——就像你的大脑一样。同样,因为思维导图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它能帮助大脑通过联想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想象。

    “关于笔记”

    经调查研究表明,全球各地不管什么语言或者国家的学校和职场当中,95%的人制作笔记和记笔记都主要用下图(点击可放大查看)三种方法:

    符号、线性模式和分析这些目前在制作笔记和记笔记中用的最多的因素,只不过用到了大脑皮层大量工具中的三种而已。这些标准笔记几乎完全没有

    这些笔记关键词模糊,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会延缓或者抑制思维的过程。反复使用效率不高的记笔记方法,大脑会因为被错误地使用而产生排斥反应,事倍功半。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大脑的内部结构和程序。思维导图是大脑的外在表现,而且能够通往大脑的无限思维能量库。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单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发展,或者归于一个共同中心。

    自然中,也有很多体现发散性思维基本属性的物体,Eg: 树的枝干、树叶;蒲公英等

    ProcessOn 是一款网页版的专业在线作图工具,只需要有一个浏览器即可制作思维导图、流程图、UML图、原型图等。

    更多内容可关注 ProcessOn微信

    微信号:ProcessOn20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脑与思维导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se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