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原创文字集教育
是知识分子,是官员,是作家,是妈妈。

是知识分子,是官员,是作家,是妈妈。

作者: 浮生绘录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22:35 被阅读83次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有感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成名作《野火集》在2000万人的台湾卖出20万册,知识分子手中几乎时人手一本。但抛去这诸多标签,《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一改过去犀利的笔锋,柔情温暖。

    我会好奇,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作为妈妈,她是如何教育两个男孩儿的;生育这项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人生节点,会对她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忠于自我,还是为家庭奉献?如果在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家庭中你感到焦虑和彷徨,我希望你能通过这本书,让心灵闲静,灵魂温暖,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本书是家庭式散文,以一章节一个阶段,叙述了从华安(安德烈,长子)从初生数月,2岁、3岁、4岁、华飞(次子飞利浦)降生,直至华安7岁上了小学之间的回忆片段,最后以两兄弟亲笔的“跋”为结尾。其间有孩子成长的各式问题出现,作者并不是教育书籍中范本一样的正确育儿方式,但我能读到她对孩子的爱,那是一种并非纵容,并非居高临下,而是蹲下来,和他们处于同一高度的视角,望着他们,愿意等待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来。

    作为妈妈,和孩子也会有各式的矛盾,比如说我们都会犯过那样的错误——不够相信他们,在他们做作业的时候唠唠叨叨,指责他们不用心,成绩差,又贪玩……文中的华安也是这样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他和妈妈的争执是这样的:

    “为什么?”安安忍不住了,生气地注视着母亲,从椅子上滑下来,大声嚷着,“为什么我要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 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
    妈妈被他爆发的情绪吓了一跳,坐在那半天说不出话来。两个人都沉默着。半晌,妈妈搁下手中的纸,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泪,叹了口气说“好吧!就一只老鼠。你去玩吧!”安安默默的收拾东西,到了门口又转过身来对着还发着呆呆妈妈说 “有时候我可以拿三只老鼠。”他走了出去,“有时候。”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在一个节目中书中提到过,她女儿写作业,她是从来不去看着的,她让孩子明白那是她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如果完不成作业会受到老师批评的这个后果是要她自己承受的。我们大多数家长恐怕和龙应台一样,孩子做个作业就像阶级斗争,斗智斗勇,耗尽毕生忍耐力。不敢去让他自己把控,又对他要求严格,这这那那,臻于完美。可孩子呢,压根不领情不说,还要冲你咆哮一番,歇斯底里。不过换做是我是不敢的……

    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华安还是对母亲有足够的信任和依赖,他可以充分表达自我,哪怕是那样一种激烈而不稳定的状态,得到妈妈的回应后,他会默默回头对妈妈说:“我可以拿三只老鼠,有时候。”他想要妈妈相信他,对他有耐心,看得到他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盯着他仅得一只老鼠的时候。妈妈会用手背擦擦他的眼泪,没有斥责孩子的顶撞,做了让步,没有用自己做母亲的权威压制孩子,这便是她的好处,所以这样一个能得到爱和尊重的孩子,会有什么不得了的差错呢。


    作为我们自己,如何平衡自我与家庭,这似乎是一个争吵无休的话题。当婴儿呱呱坠地,每个母亲不仅要面对自身角色的转换,还要应付眼前的屎尿屁与夜夜惊起,凉凉秋夜观镜中自己,一派衰老疲态初现。恍悟之时,才发觉这个叽里呱啦的小人儿已经占据我们的全部的身心与时间。文中《野心》一章中讲龙应台的大学同学若冰到访,一位进门就开口到:“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黄脸婆!?”让人不得不叹了口气。

    那个娇稚的女儿,此刻望着镜里三十六岁的自己,觉得宇宙的秩序正踩着钢铁的步伐节节逼近,从开幕向落幕,节奏严明紧凑,谁也慢不下来。

    彼时希望快快长大,看的是镜中的妈妈,此时镜中的是自己,就像文章中所说,节节逼近,谁也慢不下来。然而这并不是最诛心的部分。若冰问应台有孩子之前的打算,她侃侃而谈。

    若冰又问:”这种理想、计划、有了孩子之后都不能实现了对不对?”

    “对。”

    “你后悔吗?”

    “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

    这是龙应台的选择,我不置可否,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或者说应不应该。

    但是她是心有不甘的。

    这家书店只卖两种书:社会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我的手指在寻找答案,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放在我的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什么呢。

    现在的生活中,很多职场女性为了照顾孩子,选择在家做全职太太,会被说吃喝生活依附于他人,且经济不独立,何谈独立的思想与野心。如果选择回到职场拼杀,不仅内心自责内疚恨不能多陪伴照顾孩子兼顾赚钱和所谓的独立,同时又会被说,女人不在家带孩子,在外面出什么风头!?更不论巨婴家中坐,琐事躬亲来,易怒且懒惰,一穷又二白。所以围城里的世界少的是风光霁月、阳春白雪。多的是一地鸡毛、下里巴人。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金字塔尖,是人人向往的自我价值实现。

    无数处在这样的牵绊和纠结的已育女性们,挣扎在通往塔尖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但也是磨难和历练,毕竟每每望向那熟睡中稚嫩可爱的脸庞,一切的辛苦和不满都烟消云散了。


    虽然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无可避免,甚至无从解决。我依旧从这本书中温暖的文字得到了治愈与救赎,更习得了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有时候甚至会热泪盈眶的看看身边那个嬉笑的小人儿正在用饭勺戳起自己碗中的蘑菇,对我说:“妈妈吃。”我便了然这背后的责任与爱,是互相的。我看着她长大,目送她走远。虽然她可能会希望自己快快地长大,我仍然希望她可以多在我身边……

    孩子,你慢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知识分子,是官员,是作家,是妈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tm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