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正爱孩子——读《规矩和爱》有感

正爱孩子——读《规矩和爱》有感

作者: 和光同尘尘归尘土归土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0:31 被阅读0次

    摘要:本文在刘庆昌教授的论文《关于正爱童心》和王涛教授的《规矩和爱》的基础上,阐述了何谓正爱、为何正爱、正爱之矢以及如何正爱四个问题,从而在家庭教育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这一严肃的问题。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正爱      规矩   

    当看到王涛教授的《规矩和爱》这本书时,作者立即想到了刘庆昌教授提出的正爱理论。于是作者秉着探究的精神,看完了这本书,并将其与刘庆昌教授的正爱理论结合起来,由此生成了以下思考。

    一、何谓正爱

    刘庆昌教授在论文《关于正爱童心》提出了真爱和正爱的概念。他认为,真爱,源于本能的真实情感,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虎毒不食子、舐犊情深等都属于真爱。真爱没有对错,只有真伪,是不是真爱,用句流行的话来说,用眼神都能看出来。而正爱,是站在理性的基础上对本能爱的扬弃,相对于错误的爱而言的。错误的爱简称错爱,不是爱错了人,也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式不对,具体表现就是溺爱、娇爱、纵爱、恣爱。所以,所以,对待孩子的方式应该是正爱,正确的爱自己的孩子。

    王涛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他的观点: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唯有爱和规矩的理性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结果。正所谓严之推在《严氏家训》中所言:“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刘庆昌教授的正爱是一种有理性的爱,是理智的产物,王涛教授提倡的是有规矩的爱。理性与感性相对,遵循的是形而上学的处事方式,要求主动的思考,有意识的参与。理性更多程度上是一种抽象的范式。而规矩,从哲学的层面上,是理性范式内的概念,是理性的产物,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而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刘庆昌教授的正爱的范畴要高于王涛教授的有规矩的爱的范畴。或者说,王涛教授关于有规矩的爱的观点是刘庆昌教授正爱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有规矩的爱属于正爱,但正爱不仅仅是有规矩的爱,还包括比如倾听、理解、同情等。

    二、为何正爱

    正爱当然是不需要原因的,这里的为何主要指向的是有规矩的爱。王涛教授用太极图的方式讲述有规矩的爱之必要性。他认为,规矩和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用太极图是对规矩和爱的辩证关系最好的图解。在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明确地表达了规矩和爱的融合:规矩中有爱,爱中有规矩。表象上严厉的规矩,体现的却是大爱;表象上的大爱,本质上却是严厉的规矩。

    简单的说,爱自己的孩子常常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本能,而做规矩却往往要逆着这样的本能去限制孩子。结果就是很多父母明明知道什么是规矩却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看上去这样做是因为爱,实质上这是在用爱的名义亵渎规矩的神圣。反之,也有不少父母以规矩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不但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伤害孩子的心灵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不给孩子立规矩,那是害了孩子,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但是当我们一味的用规矩束缚孩子,而没有表现出对孩子的爱,那么,规矩固然能缚人,但也能缚心。

    三、正爱之矢

    矢谓之目的。正爱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比之于他的最近发展区要高些许,是孩子垫起脚尖能够触摸到的地方。

    而有规矩的爱的目的,根据王涛教授的观点,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子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这里的“恐惧”是敬畏的意思。君子慎独,靠的就是平时养成的敬畏之心。所谓敬畏,就是对一些规则的敬仰和畏惧,是一种对待信仰的神圣态度。敬畏是信仰的基础。当父母要求孩子做规矩的时候,就使孩子产生了对规矩的敬畏感。

    做规矩是一件神圣而认真的事情,很多父母做规矩的失败是因为随便,这种不认真的态度不仅不能让孩子对规矩心存敬畏,相反,孩子会因着父母对规矩的随意而产生对父母、对规矩的藐视。

    为了避免做规矩的随便,为人父母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营造规矩的权威;其次在做规矩时,在心理和操作细节上都认真做好准备;最后,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

    也即是说,立规矩就如同领师傅,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立规矩就是领师傅的过程。父母为孩子立规矩,也就是为孩子领师傅。首先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树立起师父的权威,立规矩亦是如此;其次,立规矩要有充分的准备,要知道规矩一旦立下,不能轻易扔弃或修改,一方面是为了规矩的权威,另一方面,时时更改规矩,如何让孩子记住规矩?最后,当孩子违背了规矩,必然要有一定的惩罚,不能让他将规矩视之为戏。

    四、如何正爱

    源于本书的思考,因而对如何正爱也是集中于如何有规矩的爱之上。

    当父母要为孩子做规矩时,什么时候做规矩是最开始就会遇到的问题。王涛教授说:“人之初,规矩始”。就是说,立规矩是人一生下来就需进行的事。有些父母刚刚抱到孩子,对孩子充满了疼惜,不舍得孩子受一丝委屈,但这不是正爱孩子。

    对于如何对新生儿立规矩,王涛教授主要介绍了为新生儿树立吃和睡的规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能否成功的在婴儿的吃睡上设定界限、建立规律,不仅会关系到他身体的健壮与否,而且也会影响到他的智力和行为的发展。

    对于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王涛教授强调了三点,一是注意规矩的一致性,主要是同一个教育者之内的一致性和不同的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我们都知道,有效的规矩一定是一致的规矩,但是严格说来,任何父母在规矩上或多或少都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为人父母首先需要敬畏不变的规矩和原则。为了做到尽可能的的一致,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把重要的规矩写下来;其次,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公平的规矩。在不同的教育者之间,首先是针对于隔代教育,王涛教授给出了两条原则:一是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二是当规矩有了不一致的地方,要举行家庭会议。针对于父母之间规矩的一致性,王涛教授认为,第一,一个家里不能有许多“头”,必须有一个人负最后的责任,这个“头”,王涛教授建议是父亲;第二,父母在做规矩时,当两人的规矩有了冲突,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最好的办法是先走开,等事情过后,在孩子不在的情况下爱和对方心平气和地交流;第三,夫妻两人可以一同参加一些有关的父母培训班。 

    对于如何改孩子立规矩,二是做规矩需要爱,父母应该在规矩中体现爱。首先,父母克制情绪和孩子理性地交流,本身就是爱的体现;其次,感受孩子的感受,体谅他能承担责任的多少,所给的惩罚应该是孩子可以承受的;最后,把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的教育失职,在孩子面前勇敢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在如何立规矩上,王涛教授提出要提升孩子的情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明确孩子的内在动机,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抗逆力、同理心和合作交往的能力,用爱和规矩帮助孩子成长。

    五、结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孩子,应该以规矩始。正爱孩子,最重要的便是理性的对待孩子,规矩正是理性的表现。当然,规矩也需要爱,爱正是规矩合理性的体现。我们在谈到家庭教育时,经常会说到的就是血缘关系。其实在我看来,血缘关系,并不是真正决定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因素,反而是简简单单、纯粹的爱。我们经常容易见到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总是说“我是为了你好”,似乎这样是父母教育孩子所必需的条件,这“为了你好”便是爱的体现,与血缘无甚大的关系,血缘关系只是将子与亲联结起来。最后使之能教育孩子的还是爱。孟母三迁、岳母刻字,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母亲教育她们的孩子绝对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她们对孩子深沉的爱,用规矩教育孩子。这是一种正爱。王涛教授的观点正好是刘庆昌教授的正爱实现的一种途径。

    当然,我只是从理论层面理解王涛教授的观点,并没有从操作层面进行思考,对于他其中的一些建议、方法,还没有充分理解,也没有找到理论依据。但王涛教授以例子论观点,使有些观点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久久不能忘怀。

    [1]王涛  规矩和爱[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2]刘庆昌  关于正爱童心[J]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爱孩子——读《规矩和爱》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w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