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没有“好好学习”,实在是有点罪过。因为脑子一热,居然花了半天时间研究出了自己心心念了很多年的自攒电脑配置,第二天就分别在JD和TB上下单了,这两天正沉浸在各种收快递的快感中,把上周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快速阅读的感觉几乎又丧失殆尽。今天新买的机械键盘到了,特意给自己买的是适合打字的青轴,感觉非常棒,这也是促使我赶紧拿起笔,哦不,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的重要原因。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上周由于不忍看自己继续找借口堕落,又拆开了一本新书,这次是来自成甲写的《好好读书: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刚开始粗略翻了一下,感觉貌似是讲学习方法论的(这本书本身讲的几乎也都是教你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我的意思是,“不会又买了一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书吧?”
庆幸不是,而且对于读书速度巨慢的我来说,在某日下午的工作时间忙里偷闲,一口气读了八十多页,让我感受颇深。
借着还没完全遗忘的余温,赶紧把当时记在手机里的大纲用转换为自己的思想,完成部分输出——这也是本书前半部分的核心理念之一: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了八十多页,自己粗略记录了有三点重要思想。
1.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新知识+联系实际经验。
先说读书笔记,这似乎是我从简书中开始了解各位大神后,几乎人人都会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输出”。光看书、划重点没有用,要切实地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你之前不曾感受到、体会过的新知识。紧接着就要联系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让自己“感同身受”。也许这个方法在其他书和文章中都被一次次提起,但本书中举的例子也许更适合自己,更能让自己“感同身受”(具体事例有机会自己再作进一步温习)。所以也由此可见,同样的知识由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讲解手段,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感受。
2.学习心态:①避免“习惯性防卫”
这一知识点不新鲜,但更能让我体会得特别深,因为自己几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谓“习惯性防卫”,就是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指导、意见甚至是批评。别人稍微说一点不合自己心意的话,首先跳出来的就是“自我防御机制”——“他能有我懂?”“你算老几啊!”“你了解我的情况吗就评价我”“我很辛苦能不能理解一下我”之类的。
成甲老师提到要避免“习惯性防卫”,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跳出自我意识包围圈,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审视自己和当时别人给出的意见和环境,吸收善意的、有帮助的意见,进一步加速自我成长,以免陷入恶性循环且不自知的轨道无法自拔。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理念,对每一个有志于提升自我能力的人来说,都需要认真重视这一现象。当然,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时之间确实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这时我们十分需要身边善意的人对自己提醒、鞭策,也需要自己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只有能够客观地审视当下发生的一切,避免主观意识主导自己的思维,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②花大力气打通“知识阻塞”——工具书有选择性攻克有用段落,不要强求读完整本(突破重点,以慢为快)
这一节标题看起来很长,实则前半部分是成甲书中提出的名词“知识阻塞”,后半部分是自己的感悟,相信书中对自我提升提出的要求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高速发展,而是极速发展了,让人觉得实在没有时间去放慢脚步一页一页去啃书。这种思想会导致两种路线的产生:一是快餐式消费、速食性学习——即所谓的贪多、贪大,什么都了解一些,但什么都不精,无法踏实下来。另一种就是我说的“以慢为快”,在别人眼中看似很慢的行进,但实则他是在进行重点突破,待把难点突破、搞懂后,自然会比其他那些整日浑浑噩噩、什么都着急做,却什么都没做成的人进步得快得多。放到阅读书本上,就是要进行所谓的“主题阅读”,挑选对自己有用的段落进行重点攻克,对于书中其他部分可以选择性阅读,也可以跳跃式阅读。由于从小固有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看书都是以1、2、3、4的方式进行,但现在我们既可以3、1、4、2,也可以只有2、3,甚至可以只有3,解决了它,这本书就算完成了它这一阶段的使命了。至于说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次联系到该书中的知识点,我们同样可以再拿回来继续学习。这就是新形势下的读书方法。
3.学习临界知识的教材(自我理解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通用规律):复盘每日生活P46.
这一新概念我还没有完全搞懂,所谓“临界知识”。书中提到了比如像“牛顿定律”等已经被社会广泛印证是符合世界、社会、大自然发展规律的“规律”,就是我们最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旦真正掌握了它,我们自然不会随波逐流,自然能紧跟社会的发展浪潮,稳步前进,不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在身后。书中提到了要每日都复盘当日发生的一切,作者以坚持写“每日反思日记”来贯彻他的学习理念,换句大家都熟悉的话,就是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看起来真的是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金科玉律,不切实做到反思,又怎能规避风险,规避已经发生的错误?如果不反思,那今后一定还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时间就这样被自己一次次地浪费掉了。浪费了时间不说,也许你未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也会在这一次次的重复犯错中被你错过,这颇有点“细思极恐”的味道。作者反复强调,“反思”不是做样子给自己看,不是“写流水账”,而是真的要针对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一切具体事例,反思自己:1.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想,并做出那样的举动?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如果换另一种方法,事情也许会怎样发展?怎样做才是最客观的、最适合、对大家最有利的?
这个反思方法,其实特别像大家日常看足球比赛直播中,足球评论员干的事情。他们经常会针对某一球员完成某次进攻或防守动作后,说“如果他选择继续下底传中,而不是横传给队友会更好,中路队友已经跑到位了”。这一切都是针对当下已经发生了的、不太理想的情况做出的另一种选择想象,即按照更合理的处理方式去评估其发展方向。这是我的个人感悟。
其实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要通过学习作者的新知识,结合自己最熟悉的案例,让新知识以最“短平快”的方式迅速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希望今后自己能多一些这样的感悟,以慢为快,不贪大,静下心来去提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