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在一间润泽的教室里,一株小小的蒲公英也可以撬起孩子们产生息息相通的学习热情。
不可谓不神奇。
佐藤学说: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息息相通,在人际关系中比言语还要基本,能够感觉学生的气息,能够发展与学生的交往的教师非常缺少。
这里的息息相通,实际上还是用心去理解孩子,感受到他们的需求,捕捉到最适合他们的生命节奏,继而提供给他们最合宜学习内容。
只是,因为贪省事,更多时候,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同学科的教学进度大部分都是“齐步走”,学生本来是各具特色的,兴趣点不可能同节拍的,都被迫跟着“急行军”,喊着口号,踏着一个节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很少有教师能够打破这种常识“框框”,在狭小的空间里,开辟出一小块润泽的教室,供师生自由的“呼吸”。
在佐藤学笔下,一位名叫原田的老师,一位代课教师,竟然能够借助一颗小小的蒲公英,唤起起了教室里几乎所有的孩子乃至家长们的热情:
某天,一个孩子拿到教室来一个蒲公英。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做呢?
儿子吃完西瓜想要在小区花圃里种下一颗西瓜种子,我的耐心哪里去了?咋不陪着儿子也“童心再现”一番呢?
请看这间润泽的教室里,孩子们围绕“在哪里发现的蒲公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个孩子的家长是研究植物学的,自然发表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蒲公英的“高论”,说这是一颗西洋蒲公英,别的孩子不赞同,就利用放学、下课后到附近认真寻找,想找到日本蒲公英。
——这时候孩子们主动探寻的热情已经被点燃。这,要比单纯的做对几个填空选择题更难得,这,才是成长中极难能可贵的品质。
更妙的还在后面。因为找来找去,全是西洋蒲公英,为了记录这种寻找的痕迹:
原来作文也没写过的孩子竟然也以蒲公英为题开始写作了;过去不关心学校的妈妈们,在星期天,去郊外游玩、旅行时,也帮孩子们寻找日本蒲公英了;有的妈妈还去图书馆查询,这一查,竟发现除了这两种,还有7种其他种类的蒲公英,更加积极的协助孩子们采集。
试想,孩子和家长经由这样的“自发找寻”后收获将何其与众不同!
此时的袁田老师不再被动的跟着同年级同学科“齐步走”了,而是带着孩子们细细探究蒲公英的成长:
用牛奶盒当花盆,把蒲公英绒毛上的种子栽种其中——“蒲公英的学习之旅”开启了!
看着自己培育出“蒲公英小宝宝”时,孩子们有多兴奋,天天观察、照顾它们,孩子们有多热情,看到蒲公英们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孩子们怎能忍得住不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动,用绘画来记录他们的成长!!
这,不就是一颗小小的蒲公英,撬动了孩子们主动的、沉潜式学习的热情?!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一株小小的蒲公英,一粒小小的种子,很可能都可以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涯里带来这样“飓风”。
因为这蒲公英已不是路边犄角旮旯里,一颗像杂草一样的存在,而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息息相通的交往结晶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