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拜读了《论语》第一二篇,钱穆先生的标注,未曾想,之前简单的那几句其实隐藏了很多故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看着注解,其实很容易理解,学习后要常常复习,难道不觉得心情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觉得开心吗?别人不知道你但你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的的行为吗?
但是你是否有想过,这三句之间是否有联系呢?其实这是递进关系的呢。从孔子的角度,学而时习之,代表的是孔子十五而立志,同样也代表一个初学者学习状态。有朋自远方来,其实的意思是你的才智和能力吸引到了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但有相同志向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思想进行交流,产物也就愈加丰富,这代表的是孔子三十而立的状态,也是一个学习小有成就的人的状态。人不知而不愠。当你学的越深,而身边的人等人赶不上你,因此不知道你学的有多深的时候,难道你会对这样的人感到生气吗?而这就是孔子五十而不惑的情况,这也是,但学习达到了顶峰而会遇到的情况。
上面文字皆为拜读钱穆先生注解所得的反思,钱穆先生大作,我无能复原其文字。望读其义者,建议拜读原文,如有错误理解,感谢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