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学习读书
拼起你大脑中的哲学碎片 |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拼起你大脑中的哲学碎片 |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作者: 姝写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0:02 被阅读44次

    文:张慧姝

    我们通常对一幅画过目不忘,却往往记不住一段并不长的文字,即使已经读过多遍,甚至已经默背多次也依旧轻易忘却。

    大脑中海马体的工作方式,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更容易记住一幅图画的原因。

    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区域,对于记忆的形成和检索至关重要,并影响意念地图的生成。当人在享受安静的状态下,更有助于提升海马体的活跃度,处于活跃状态的海马体会帮助我们拼接事件的各个碎片,拼接出一个完整的信息地图,帮助我们记忆或作出决策。(紫侠狼:《90后酷说老子》|聪明的人,就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

    我经常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来记忆,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方法,多次运用的后果是,在记忆力这件事上自我感觉良好。

    其实,把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方式,就是把文字中各种信息“碎片”转化成互相之间有关联的“地图”来记忆,等于是为自己增援了大量的脑外“海马体”,拼接的工作转移到记忆区域之外完成,使得记忆区域内海马体的效率极大提升。

    因此,当我看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时候,我似乎看到的是画家为我们做好的“拼接”工作。众学者在拉斐尔的安排下汇聚一堂,那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他们也是人类历史上闪耀的明星。除了位于画面中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外,拉斐尔究竟还画了些什么人物?辨认出画中人物的身份,也相当于把画面中的人物和大脑中原本就存在的“碎片”建立了关联,“碎片”在这幅画中被重新组装在一起,画面是栩栩如生的,记忆也因此而鲜亮了起来。

    感谢《雅典学院》之后的学者们,忙碌了几个世纪,为我们把画面中的五十多位人物一一辨认,我仅例举一些原本就在我大脑中存在的因这幅画而闪亮起来的碎片。若大家有兴趣想逐一探究五十多位人物的身份,可以继续深入阅读图书《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意)马尔科·卡尔米纳蒂/著,张晨/译,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

     0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画面构图的中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向着观众并肩走来。画面左边,须发皆白的是柏拉图,手中夹着一本《蒂迈欧篇》,同时以右手指向天空;画面右边,亚里士多德,左手拿着他的著作《伦理学》,右手手心向下,指向地面。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指向天空的手势,其实指向的是形而上的世界,喻义他的哲学研究主张:一切存在均源自理念的世界,而他手中的《蒂迈欧篇》所讲述的,是宇宙和谐的万物法则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手心向下的手势,表示他更加关注形而下的世界,喻义人间世界直接经验的东西才真实,每个人都应该在现实中追求幸福,而他手中的《伦理学》所处理的,便是人间的道德规范了。

    通过手势的描写,把抽象的理念转换为直观的图示,传递出两位哲学巨擘的理论要义,足见拉斐尔对人物处理手法的惊人。在此,一并回顾一下我所喜欢的名言:

    柏拉图:你活着的责任就是要像上帝。

    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说: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另一句我喜欢的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幸福是一切哲学的终极目的。

     02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虽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在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的时候已经过世,但是画家仍把他安排在了画面中,这也似乎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有些人其实从来都没有死去,他们的灵魂是永生的,死去的只是他们的肉身而已。在画面中,苏格拉底正在向身着铠甲的亚西比德(古希腊时期雅典杰出政治家、演说家和将军。也被认为是亚历山大大帝)推演自己的三段论。

    苏格拉底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了人生的真理而牺牲的哲学烈士。他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你们让我不思考过这个人生,那我就不过了吧。于是,他坦然接受了死刑的判决。“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天知道。” 

    03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拉斐尔《雅典学院》草图,在1796年至1816年曾作为拿破仑一世的战利品运到法国

    在拉斐尔的草图中并未包括赫拉克利特这一形象,这位人物是在作品绘制过程中后加上去的。画家拉斐尔用边写字边沉思的形象极佳地抓住了这位哲学家的特质:孤独而离群,用第欧根尼的话来说就是:“他穷其一生都在山间思考,且坚持素食。”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前470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04

    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

    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前324),就在赫拉克利特的后面,斜靠在台阶上,神情恍惚。他穿着具有代表性的朴素衣服,手边是他的碗,那是他的极简生活中除了大木桶之外仅有的物品。后来他看见有个小孩喝水,直接用手一捧,他说我还不如那小孩呢,就碗也不要了。

    第欧根尼名言:“有的,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是当亚历山大大帝谦逊地问第欧根尼“有什么可以为你服务的吗”时,第欧根尼的回答。)

    05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同时亦是一名政客及立法者。他正在书写着,处于整个画面左侧,阿波罗神像的下面。他的旁边有一位年轻人扶着一块小黑板,这块黑板上并没有呈现毕达哥拉斯著名的理论或表格,相反,拉斐尔在上面绘制了一把华丽的七弦竖琴,以暗示数学和音律之间的潜在关系。

    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的数论,深刻影响了柏拉图学院及人类数理思想发展。

    06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 

    红润的面庞、头戴葡萄枝,使得观者很容易注意到这位身处前景、酒神打扮的人物,伊壁鸠鲁正在书写一本放在大理石台上的书。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快乐主义,公元前341 - 前270年)的观点认为:快乐本身是好东西,是人生的目的。没有一种快乐本身是坏的。但是,有的快乐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你去追求快乐的时候,一定要理智地去追求。

    伊壁鸠鲁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喜欢他的这句话: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其实是能够最奢侈地享受生活的人。

    07

    欧几里得(或阿基米德)

    欧几里得(或阿基米德)

    弯着腰,拿着圆规在黑板上画着圆形,为认真聆听的学生们展示他的理论。之前这位人物被认为是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现在大部分人认为是阿基米德,即几何学之父。他所穿长袍带饰边的领子上,写着“RVSM”的字样,意即“出自乌尔宾诺的拉斐尔之手”的意思。

    在《几何原本》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才开始学第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得学了几何学之后将得到些什么。欧几里得对他的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

    08

    琐罗亚斯德和托勒密

    琐罗亚斯德和托勒密

    手持天体模型的人物,被认为是琐罗亚斯德,他也被称作是天文学的始祖。公元前6世纪左右,琐罗亚斯德在继承波斯传统的火神祭拜基础上,在波斯(今天伊朗一带)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又称“祆(xiān)教。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有二元基础,一是创造万物的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二是毁灭万物的恶神阿赫里曼。宇宙中充满善恶之战,光明与黑暗之战,但最后善神会战胜恶神,世界进入至善境地。

    在他面前,背对着我们的是托勒密这一生活在公元二世纪的天文学家的形象。他的成就在于建立了地心说的理论体系,他手里拿着的地球仪,可以看到红海被涂成了红色的细节。

    09

    拉斐尔

    拉斐尔

    在画面的最右端,琐罗亚斯德的旁边,画家拉斐尔画了他自己。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位谦和、愉悦又高雅的年轻人,穿着深色衣服,戴黑色圆帽。拉斐尔创作这幅壁画时,正时值二十八岁。他身旁的白衣白帽的男子,被专家们认定是他的同乡,乔万尼·安东尼奥·巴齐,也被称作索多玛,和拉斐尔一起完成梵蒂冈壁画的任务。

    拉斐尔·圣齐奥(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画家、建筑师,本名拉斐尔·桑西,常简称拉斐尔)的这幅《雅典学院》,其清晰的构图、纯粹的线条、形形色色、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理想而庄严的建筑图式、惊人的细节、和谐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整合能力——所有这一切,均赋予这幅壁画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成为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标志性代表作。他本人也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整张展开的画面,笼罩在阿波罗(太阳神、和谐、诗学与音乐之神)和雅典娜(智慧女神)的庇佑和仁慈注视之下,哲学与神学、基督教与异教、科学与艺术,统统融合在一起,表现人类洞悉真理、追寻真理的灵性能力。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姝写光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拼起你大脑中的哲学碎片 |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ez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