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童年,将治愈你一生;
不好的童年,你将用一生去治愈。
十七岁到二十二岁,
当二毛成长为三毛之时,
她便治愈了自己的迷惘和伤感。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
都是值得好奇的季节,
你无法想象一个患有严重自闭症,
不敢出门、恐惧社交,
只喜欢在墓地旁与文字相伴的人,
是如何克服自己内心极大的黑暗,
然后变成一个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
三毛走出阴影是因为三位恩师,
而指点我的迷茫,让我感受到生命本质、美丽本身的,
是三毛的文字。
有的时候,我会反思,
我是因为羡慕她有无数亲爱的挚友?
还是因为她那不平凡的阅历?
重新阅读,才发现,
最重要的是她那与生俱来的
爱心、浪子心与乡愁心。
爱心
三毛曾说:“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剧。”
一个人的个性可以改变,本性却不会变。
虽然小学的她被数学老师羞辱,
导致出现极严重的心理抑郁,
但她那从小爱恨分明、常怀感恩的心永不会变。
她永远是那个会沉浸在数糖纸快乐中的少女。
印象最深刻是《吹兵》这篇文章,
一个小小的身躯,与一个穿着绿色军装的哑巴炊兵,
一起在地上学写“炊”与“吹”,
一起在校园走道上抬热水,
一起玩跷跷板、玩游戏。
当自己的大朋友被学校男生欺负的时候,
小二毛会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当这段纯真的友谊被老师误解为“不鬼”,
强行割断时,
你会为一个红着眼睛不断在地上画问号的老兵,
感到心痛与怜悯;
你会为一个因害怕而妥协,
只能哭喊“不是我!”的女孩,
感到无奈与惋惜。
到最终,三毛也无法和这位吹兵相见,
相对三毛,这位吹兵也许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都会怀念那个仿佛自己从未相见女儿一般的那个小女孩。
现代教育唯“术”是从的弊端,
一直存在,未被根除。
浪子心与乡愁心
我们常说诗和远方,
但又常囿于流浪之心,无流浪之行。
三毛不一样,她把一颗浪子心贯彻到底,
身处异国他乡,也不忘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圣诞节、感恩节,
她便用流浪之行克服思乡之愁,
在她的流浪文学中,
浪子心与乡愁心惺惺相惜,互相取暖。
在机场与亲人挥泪分别后,
又毅然踏上征途,越走越远,越走越久,
是她流浪的决心;
面对欺人太甚的西班牙室友,
敢于对抗“吃亏就是便宜”的中国礼教,
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是她流浪的不屈;
在冬天的雪地里,找不到合适的靴子,
节省爹爹每日伏案赚取的金钱,
用塑料袋和橡皮筋包住渗雪水的鞋子,
是她流浪的韧性。
三毛在《赴欧旅途见闻录》中写道,
当她从香港坐飞机,由伦敦转马德里,
却被移民局认定有偷渡嫌疑,而将她扣押拘留所,
她在给警官讲述家乡大好风光的同时,
还捍卫自己的权力,
虽然深知也许有少数害群之马,
给他国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她依旧用自己的方法,
为自己的家乡说话。
初次阅读三毛的文章是在高中,
大二在学校图书馆把三毛的作品读了个遍,
每捧着一本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作品集,
我都恨不得把它占为己有,
精美的插图、朴质的手感、泛黄的纸张、独特的书香
还有无数前者翻阅留下来的痕迹,
在任何现有的新版书籍中,都是没有的。
读遍,不等于读透。
经过三年,三毛手放下巴,朝前微笑的样子
依旧挥之不去,可书中文字却越来越模糊,
希望经过这次的重温,能找到心中的答案:
三毛和二毛,我偏爱哪一个?
愿每一个受伤的童年,都能被治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