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与大师系列三》北大生狂轰清华漠视中文

《大学与大师系列三》北大生狂轰清华漠视中文

作者: 独孤怀英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20:38 被阅读0次

“那时候清华园美国化的空气浓厚到十二万分,上自校长下至听差,开口是美国,闭口也是美国。清华学校要成吕宋大学了。当时外面骂清华的人渐渐的多起来,而攻击最猛烈的要算北京国立大学的学生。他们都说清华是买办学校,所以最漠视中文。这也难怪,清华的教育政策是要造成一个纯粹美国式的大学,又何必注重中文呢?”

教书先生当面受辱

以上批评虽有些过火偏激,确也是实情,尽管周诒春后来意识到此一弊病,并欲加纠正,但惯性使然,收效甚微。正是鉴于这样一种校园氛围与教育方针,造成了清华国学部课程、特别是中等科国文教学的惨淡,而聘请的教书先生不被重视,甚至当面受辱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这段生活,《清华大学校史稿》有如下描述:

第一,清华升级,以英文课为标准。中文插班生,到高等科四年级后可以不再上中文课,但仍须等英文课念完高等科四年,方能毕业。这无异于重视英文而不重视中文。而学校按排的课程,中文课目根本不多,只国文、中国地理、博物等三四门。除国学外,也全用英文。如此以来,学生对中文课自不免漠视,对国学教员也连带轻视。

第二,按清华当局安排的课程表,中文课时间都排在下午一至四时,之后是体育活动时间。由于没有午休,学生上起课来精神疲倦,打瞌睡的很多。有学生回忆说:“学生过了午刻,把西学课交代过后,便觉得这一天的担子全卸尽了,下午的国文课,只好算是杂耍场、咖啡馆。”教国学课程的教师,都是前清举人或进士之类遗老,除少数学有根柢、思想与时代同步外,大多思想迂腐、近现代学术浅薄之人,八股文章做得头头是道,近现代文化与学术茫然无知,且头脑僵化,满口“子曰”、“诗云”与仁义道德,最为津津乐道者为“尊崇孔孟”、“忠君爱国”之类“圣道”,对倾向“共和人士”恨之入骨,不断诋毁甚至诅咒、谩骂,如有一位马季立老先生,张之洞督湖广时代,被聘任为两湖高等学堂教习,岁入千金,除购书外不名一钱。此老“貌古瘦,极似画像中钱大昕,不能治生产,中年丧妻,遗子女各一,遂不娶,佐饭唯嗜腌肉白菜,而衣履褴缕,时时见肘决踵。”如此一副尊容与打扮,与清华流行的美国化、新风气极不协调,因而此老常常在众师生面前,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并在课堂内外指斥与自己思想相背的学生:“吾辈祖宗皆受清室三百年之恩泽,不能报德,而反诋之,不亦谬乎?”搞得学生哭笑不得。

二楼跳窗逃学挂彩

第三,教学方法与设备很差,引不起同学的兴趣。例如,在地理课上,因为没有挂图,教师讲到镇江金、焦、北固三山的位置时,就用自己脸上的耳、鼻、口做比划,搞得学生一头雾水。由于这诸多原因,午后的课堂生活和午前形成极大反差。午前是整齐、严肃、紧张,而不碍活泼。一到午后,同一批人,同一个课堂,却是凌乱、浮动、松懈而死气沉沉。打盹的而外,有看小说的,写家信的,有吃花生米的……,更有在点过名以后,跳窗溜走的。潘光旦曾说过这样一事:“有一次,一个同班同学,外号刘大汉,忘记了这次是在二楼上课,也跳窗,幸而一楼窗户的伞形布幕在中间挡了一下,挂彩了事,未酿成事故。”有的学生感觉自己折腾不过瘾,便拿先生寻开心,搞恶作剧。有的把教室门半掩,上面安上字纸篓,老先生一推门,纸篓砰然下落,正好套到先生的脑袋上,以此影射先生之“陋”;有的在讲台抽屉里放上几只小青蛙,让老先生取粉笔时吓个哆嗦。开始讲课时,同样遭到调皮的学生揶揄或戏谑,如先生讲“人比黄花瘦”,有学生便高声问:“人比黄花还瘦?”老先生抬头抹把嘴下的胡子,说:“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学生不依不饶,进逼道:“既然只要意会就行,那么要您在这儿干么?”接着有学生笑喊:“猪如白薯肥”,于是全班哄堂大笑。另据一九二三级张忠绂亲历:一位教国文的叶老先生喜欢听京戏,一上堂,学生就和他开玩笑说:“昨天梅兰芳的戏好呵!”或“你今天放我们的假,去看戏吧”。老先生只好哈哈的一笑,或置之不理。“另一位教国文的清末探花左霈,曾因赞助戊戌政变罢官,然而他却赞成多妻制。他的理由是,男子譬如茶壶,女人譬如茶杯。一把茶壶的水可以倒在若干茶杯中,但几个茶杯中的水却不可以倒在一个茶壶内,那样作,水会变混浊的。”这位左霈科举考试得第二名,其实是位“榜眼”,后世有论者给他的定位是“大时代中有名气的小人物”。自一九一八年起,左氏先后出任清华学堂历史、国文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文学史和美术文。

据《清华周刊》载,一九二三年校方特意安排教师在专门地点接待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以改善和增进师生情谊,左霈与梅贻琦、马约翰、余日宣、陈福田等,作为教师的中坚均参与其事。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开办国学研究院,左霈与杨树达、吴在、戴元龄等被聘为国文学系教授,同时被大学部聘任的还有物理学系的梅贻琦、西洋文学系的陈福田、温德、数学系的熊庆来、政治学系的余日宣、钱端升等。一九二八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以革命健将自居的罗家伦执掌校柄,左氏被罗视为不受欢迎的旧派人物遭解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与大师系列三》北大生狂轰清华漠视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gi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