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
13.16: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让近处的人快乐满意,使远处的人闻风归附。”
为政之道,在得民心,而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其实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适用,当你想要结识优秀的人的时候,只需要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得精彩,做得完美,身边的人都以你为标杆的时候,远方的贤者自然就会找上门来,花香蝶自来。
大至国家,小至家庭;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身边跟我一样的人会慢慢被我吸引过来,类似于吸引力法则;我自己的小日子怎么过呢?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是组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它们当成是自己生命的组成,悦纳它们;身边的事,特别是离我较远的事,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终将成为过往;
13.17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现代人凡事都追求一个“快”字,人人都想当老板,却很少去静下心来好好做事,都想靠资源、靠人脉的助力成功,却没有人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三年树一品,十年磨一剑。如果学不会慢下来,就算看起来有成就,也不过像泡沫,风一吹就散了。推荐你读《指数型组织》《从0到1》
斯坦福大学跟踪了20年的棉花糖实验,关于延迟满足感的,结果是有更高延迟满足欲望的人,成就更大;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有的家长只盯着孩子当下的成绩和排名,当下班级第一,到了社会也一样要凭能力做事,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成绩第一而给你多发一分工资,能力是要靠慢慢积累的,就像烧一壶开水,前面80度只是温度的上升积累,只有到了100度开始才会开始翻滚。简单、重复的事情可能马上有反馈。
13.18: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 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里不一样:父子中有一方犯了事,父亲会替儿子隐瞒,儿子会替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吧。”
孔子重视伦常,他注重人伦,如果儿子举报父亲,家里已失去最基本的信任,家庭关系不好;咱们注重名分,关系也有亲疏之分;
上面的例子我不知道如何思考,从字面上,我是比较赞成举报的;但从关系来看,我又赞成互相隐瞒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凡事无绝对;选择什么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13.19: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第二种解释:樊迟问行,孔子曰;
生活中也不能太随意,包括基本的生活起居、穿衣打扮,更重的是对生活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