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毛诗传》说:“犹‘萋萋’也。”与苍苍、萋萋义同,草茂盛的样子。
朱熹《诗集传》:“采采,言其盛可采。”
“未已”:未止。与“未晞”一样,未干的意思。
《尔雅•释丘》说:“涘为厓(yá)。”《毛诗传》:“涘,厓也。”《说文解字》:“涘,水厓也。”指水边。
《毛诗传笺通释》说:“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都是在水一旁的意思。
“右”,《毛诗传》说:“出其右也。”《郑笺》说:“右者,言其迂回也。”道路险阻难走且迂回。为什么“右”代表迂回?
《毛诗传笺通释》说:“周人尚左,故《笺》以右为迂回。胡承珙曰:‘右逆而左顺,故礼皆袒左,请罪乃袒右;吉礼交相左,丧礼交相右。此言道阻且右,亦谓逆礼则莫能以济。’”
朱熹《诗集传》则说:“右,不相直而出其右。”就是说逆流而上的话,不是直达,要向右拐弯。
古人在理解这首诗时,大多认为逆流而上,艰难险阻,不易得到“伊人”,而顺流而下,则会比较顺利。现代则多认为“宛在水中央(坻、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逆流顺流,所谓伊人,皆不易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