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难不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读书好像挺难的,读不进,看不懂,记不住,读得慢,用不上。难道我不是读书这块料?你看,固定式思维又出来作怪了!回想这辈子,咱们在读书这件事上练过吗?有方法吗?如果没有,又怎么能会呢?读书并不难,方法加练习,其实不光是读书,任何事情都一样!
那就让咱们开始学起来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该读什么书?
【2】该读什么书
书分三种,打发时间的书,增加资讯的书,改变三观的书。读完打发时间的书,给咱们带来的唯一改变就是又变老了一点。读完增加资讯的书,咱们的知识增加了,但格局并没变,说不定还更困扰,比如各种育儿妙招的书,互相之间都矛盾,该听谁的?读完改变三观的书,咱们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视角发生了改变,认清了本质,对资讯就有了判别能力,有了更高的追求,人生段位就提升了。所以要读哪类书?精读改变三观的书,粗读增加资讯的书,不读打发时间的书。
可是,改变三观的书看上去都不好读哎!那是因为咱们没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难道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难道还有啥方法?
【3】阅读有层次
阅读是有层次的,而且分四层。第一层是基础阅读,就是认不认识字,读不读得通句子,感谢中国伟大的基础教育,咱们都过了这个阶段。第二层是检视阅读,就是粗读,别小看粗读,咱们为什么读不进,跟这一层有很大关系。第三层是分析阅读,就是精读,咱们为什么读不懂,记不住,跟这一层有很大关系。第四层是主题阅读,就是一个领域下的多本书串起来,咱们为什么读得慢,用不上,跟这一层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咱们一层层扒开读书的秘密,先看第二层,检视阅读。
【4】前言与目录
检视阅读的第一个任务是读前言和目录,对于一本书,这两部分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咱们忽略。为什么要读前言?因为作者会把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写在前言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读前言,咱们可以判断这是不是咱们要读的书,这本书是不是能解决我的问题,在不在我的方向上,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倡导的“主动阅读”。毕竟书太多了,读不完,而咱们的人生,除了读书,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要做,比如爱情,比如亲情,比如旅行。读前言能了解书的价值,读目录是要了解书的结构,就像旅游时有一张路线图,心里有谱,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浮躁。
除了读前言和目录,检视阅读还要把书粗读一遍,什么是粗读?
【5】粗读打基础
粗读就是遇到不懂的也别停下来研究,大概读完一遍,用时不要太长。读不懂岂不是浪费时间?一点也不浪费。咱们读书如果上来就追求一丝不苟,遇到不明白的就要停下来抠,那么读书的乐趣就会荡然无存,是坚持不下去的。粗读一遍,形成一个基础,当精读的时候,就会发现难度下降了好多,可以更顺畅地读下去,乐趣和成就感来了,读书就不再是痛苦的了。而且粗读还可以再次判断这本书是不是应该读,是不是值得读。
粗读之后,就要开始精读了,也就是第三层,分析阅读。
【6】结构与规划
精读首先要读明白书的结构。好书的结构一般都是很清晰的,结构化的,作者写书的时候,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就是核心思想,再搭立柱和房梁,就是框架结构,最后再垒砖加瓦,就是具体内容。那么咱们阅读的时候,也要按照结构化的方式阅读,在了解本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理解书的框架结构,然后再去看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就会非常清晰明白。其实讲一本书不也就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把砖瓦换成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让听众明白书的核心思想吗?所以,读书和讲书其实是一件事。
读书总算读明白了,理解了作者的观点,那要不要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呢?
【7】傲慢与偏见
有人说要空杯心态,有人说要有批判性思维,到底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读书?当然不能盲从,但也不要为了挑战而挑战。第一,任何人的观点都会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要尽量理解作者的位置;第二,我们是不同意作者的什么?是他的观点?还是论据?还是论证方法?那么我们自己提出的不同意见是不是符合逻辑?站得住脚?第三,作者并不在我们面前,甚至已经不在人世,单纯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不论是空杯,还是批判,目的都是从书中学到点什么,解决我们的问题,让事业更成功,生活更幸福。
精读之后,就是通读了,也就是第四层,主题阅读。
【8】知识成体系
咱们平时也读书,也听课,也看了很多公号文章,但为什么总感觉用不上呢?因为咱们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有的知识都杂乱地对方,想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当咱们在某一个领域连续读了好几本书后,就会发现,大脑里对这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拼图,随着这个领域读的书越多,这个拼图就越完整,就形成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所以,一个阶段只读某一领域的书,能更好地帮咱们建立知识体系。有了知识体系,咱们再阅读这个领域的书,就会变得非常快,首先是因为有基础,其次是变成了对已有体系的查漏补缺,提升阅读速度,是以构建知识体系为前提的。而当知识成体系后,咱们随时就可以从这个体系中抽出一部分来运用。
说了这么多,又是粗读又是精读又是通读,能不能不要这么麻烦,听书不是很好吗?
【9】好书亲自读(这段不是书里的)
听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但也有不足。首先,不论是谁讲书,他讲的内容一定受到了自己已有价值观的影响,而读书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镜子里应该是自己,尽量没有其他人的影子。第二,听书的进度是被动的,听到一个点,引发了思考,再回去,一大段过去了,而读书的进度是主动的,可以在任意一个点听下来,做深度思考,对比阅读。第三,任何听书节目都要考虑时间的问题,对原书都做了大量的简化和提炼,但是有人爱吃鸡肉,有人爱吃鸡爪,被扔掉的部分也许就是对咱们最重要的部分。
但听书依然有价值,我把听书当做检视阅读用,观其大略,决定是否精读。所以,听书有好处,但好书还要亲自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