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漫谈这种形式,不适合谈战略框架,但不妨碍筛选出对商业感兴趣,对战略战术营销管理有见解的小伙伴,创造一种机缘,来碰撞一种可能性。这也算是本系列的“战略”吧。
战略内涵丰富,也没有定式,这篇作为补遗。
(二)
对于任何商业项目而言,保持阶段战略稳定,比不停的优化战略更有意义。
如果不严格控制想法的泛滥,战略就变成了无限延长的试验,得出“正确”结果的同时,丧失一切商业可能性。
(三)
最初的战略,不是单纯是一个商业项目的设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塑造团队的执行力。
一开始的“正确”意义不大,商业的环境与机会一直在不停的变化,漫长的商业道路中,开始快不快,并不关键,极为关键的是,通过战略构想聚集团队与资源,通过对战略落实的具体战术实践构建团队执行力,这是基业长青的可行方法。
(四)
战略需要考虑格局,并不是说凡是都冲着世界第一,而是,站在当前所能遇见的最高层次去制定战略。
战略格局不够时,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边界模糊,失去对战术下一步引导,团队很快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这个规律并不随管理或领导力的差异而有所改变。
(五)
战略一定要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可以描述完,理解与宣传都会变得加倍容易,而复杂,往往意味着混沌,矛盾与失焦。
制定战略的过程一定要精细,照顾商业规律的方方面面,一旦确定,战术实施一定要粗放有力,所谓放权,其实就是在这个(战术)阶段去做的事儿,而不是相反;员工的创造力应该发挥在战术上,而不是相反。
(六)
战略的优化与改变,需要一个对时机的判断,启动困难的时候,稳定持续的行动;一飞冲天的时候,迅速构建核心竞争力;兴兴向荣的时候,提高竞争壁垒;走向常态的时候,开拓市场新维度;下行的时候,避免狗急跳墙式转向。
(七)
战略稳定,战术执行阶段,团队重要的两个任务,一个是制定机制,保证战术环节的有效;一个是优化团队成员,保证战斗力组合始终处于相对的好。任何执行能力本质都是对人的要求。
(八)
大部分企业,看起来没有什么战略也能活,因为影子战略的存在,比如赚点小钱就可以了,保证了战术上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格局的限制,要么走向平淡,要么消失,没有茁长成长的可能。
(九)
商业战略其实不是要在竞争中取胜,而是绕开竞争,不战而胜。
战略部分,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