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16698/dbc3d13f64121197.jpg)
最近,咱们这心理圈挺热闹的,是吧。自从习大大在2015年全国卫生及健康大会上提出了,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二十二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是中国首次全面系统的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对我们来说是一大利好啊!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并且也为之欢欣鼓舞,想想我们这些受气的小媳妇儿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啊!终于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了!
所以,今天我主要谈四个问题:第一就是刚才所说的心理咨询的春天,但是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的春天并不是所有人的春天,它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拿了证的人的春天,而是真正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的春天。我会把目前拿证的或者准备去考证的,或者没考证但是一直在学着心理学的整个人群分为两种,一种叫心理学爱好者,另一种是准备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人。
那么我第二个问题就会讲一讲什么是心理学爱好者?
第三个问题就来讲讲怎么能够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最后一个问题呢,讲一讲关于心理咨询师的一些误区。我也希望大家在最后一个问题之后可以自由提问。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在二零零四年考的国家二级证,当时是全国第二批,在上海考的。后来我移民去了加拿大,本来想直接在加拿大读心理学硕士,因为我在国内已经有本科、硕士学位,只不过都是经济学方面的。结果到了加拿大发现人家不给我读,说是我跨度太大了,她要求我补学心理学的专业课。那好,我就从心理学本科读起!就在加拿大读了心理学的本科。回国之后,在香港读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这是美国联合国际大学的一个硕博连读项目,正常毕业应该是四到五年这个样子,我现在是在做论文的期间,所有的课程、实习等等都结束了。一会儿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个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的一些收获以及感触和与中国的一些对比。
接下来,我先讲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的春天是谁的春天?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先说说为什么心理咨询突然受到了重视?我个人看来,因为我原来是搞经济的,会研究很多社会现象,经济和社会现象是分不开的尤其在中国这个目前状况,所有的评价标准中经济几乎都是第一位的。我就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心理咨询从去年开始列到了这么高的一个层面,有这个二十二个部委来联合发文的场面。
说到底,我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来讲,心理学起源于欧洲,兴盛在美国。那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心理学这个专业不是在非洲或者亚洲或者南美产生或兴盛的呢?为什么呢?你不得不承认富裕程度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我们古语所说的“饱暖思淫欲”。早在三十年前,中国人对温饱的渴望,是每天日常生活中的主题,那时候根本不可能对心理状态有太多关注的。
近十年间,大家都看到了鸡汤文的兴起,这正说明了大家对心理精神层面的关注不断上升。虽然我们认为鸡汤文是相对浅显的、口号式的、煽情式的一些文章。但毕竟这是一个开始,是中国人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开始。当然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心理学远远不是心灵鸡汤这个层面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现象出现,大家开始重视精神生活以后,反而厌倦鸡汤文儿了。有时候我也会在这个微信上或者某些群里,不客气的说:“哎!我说你这鸡汤文儿就不要在咱们这个专业群里发了哈!”我这样讲一下,大部分人也都有同样的感受。
为什么鸡汤文大家不爱读了呢?咱们套一句现在最时髦的话讲叫做“消费升级”!这也说明心理学的春天来了。鸡汤文的衰落,反而是我们心理学的春天来了,我们专业的、真正的心理学,不只是浅显的说教,而是从深层次的看人的人格、人性和他从小生长的环境、他的基因和整个社会变革等等相互作用出来的这个人,是我们的专业部分,所以说我们心理学的春天来了。
但是,这个春天是给那些有准备人的春天,那什么样的人算是有准备的?就是那些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终身学习而精进修为的专业人士。我们后面会讲,用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武装起来,怎样才能精进修为,才能算作专业人士?
现在谈另一方面,大家知道什么是消费升级吗?就是原来低档的、质量低的、功能差的、不美观的产品、不受欢迎的,这些都属于要被淘汰的东西。我们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叫物美价廉,但是现在大家开始发现,物美和价廉本身就是矛盾的,高级的产品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精湛的技能、更好的装备。这样的生产商才能生产出来,物美就难以价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疯拥去日本买马桶盖,买电饭锅,而且这些东西还很贵!这就是所说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带来的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则带来的是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
那我们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职业,也是拿咨询费的。很多咨询师也是要咨询费来养家糊口,或者是说通过培训方面的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必然也会遵循一些商业的规则,那么在这个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一批拿了咨询师证书没有系统学习与训练的,也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的打引号的咨询师,必然只能算作心理学爱好者,而无法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一名专业人士。大家现在都看到了,以前都是我们本土的大咖在讲课,听的人也很多,现在国外大师的课程或者公益的讲座非常受欢迎。前两天欧文亚隆的公益讲座我看了一下,有十几万人在线收看呀!这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一个景象,你们有感觉到吗?不仅是一般的咨询师的课不受欢迎了,那些大咖的课也不如这些国外顶级的、世界级著名的大师们更受欢迎。
就有点像大家都疯抢美国的iphone、疯抢日本的马桶盖和电饭锅一样。所以心理学的春天的的确确是来了,但是这个春天是有真才实学的心理咨询师的春天,必然淘汰那些没有本事还敢漫天要价的咨询师。
我们常说学艺术的很烧钱!对吧!大家都会说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是不敢让孩子去学艺术的。那么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本身它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这么一个职业。我在国外学临床心理学,看到心理学的学位分两种,一种是science就是科学。另外一种叫art也就是艺术。就是说他们授予的学位,可以是科学的学位,也可以是艺术的学位。
所以大家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如果你踏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你要有长期花钱参加各种培训,长期学习的准备。如果你觉得,哎哟!那我要花这么多钱我这经济实力也不够啊!我还是劝你要慎重入这行,这个行业想做出名堂出人头地,恐怕真的要先花一大笔钱让自己学很多东西,还有自己去体验很多东西,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说实话我加入这个行业也有十多年了,在这个行业里面泡了十多年了,我自己感觉这个行业的性价比实际上不怎么样。我后面也会讲到咨询师的整体的收入状况,也会讲在国外的这个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收入状况。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张图,战略讲完,再开始讲战术方面。我们说战略,就像打仗你要先有战略然后才有战术,我们今天讲课的重点就是先确定好战略,再设计战术。
这个图我解释一下,在战略方面,你是把它作为职业,还是把它作为一个爱好?第一个层面的就是说我准备作为职业,我觉得我很热爱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或者我发现我很擅长做这个行业。好!那我们就把它作为将来的一个职业,那么你就要选择学派;其次要看自己的个人风格,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我怎么样在这个行业做?就是why、what、how,这三个问题你要自己先问清楚自己。
第二个层面,关于爱好者的战略。第一个问题,你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你是想以一个爱好者的身份,还是一个将来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这样一个身份来进入心理学。
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这个职业?又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怎样的学习的方式来成为真正的一个职业者?
我在这个行业也待了十几年,做了十几年。我也看到很多现象,见过学了十年还不得其门而入的人,也上了挺多课,花了很多钱和精力,但是到现在都没太熬出头,能接的个案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也见过用很短的三到四年的时间就成长起来的咨询师。我想,这个差别还是在于个体差异。首先这个个体差异,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当作你的主要职业,这就是你的潜能,你的能力是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能力最主要的原因,第一就是DNA决定的,就是遗传呀!
我们讲讲DNA,你父母遗传给你的基因。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大家都知道程序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理性很有逻辑。但是呢,他的情感方面又是比较隔离、比较冷漠的。那么,这样类型的人,他实际上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我们要选一个职业的时候,我自己总结出一个结论,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将来你知道你的孩子选择什么专业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这个做一个参考。
我们这辈子选职业,一定要落在两个点。第一是热爱,第二是擅长!热爱的话,你可以克服很多困难。可以坚持不懈,就是挣钱少,你也可以不在意,有点穷你也可以接受,可以不在乎!这就是热爱。另外一个就是擅长,别人干八个小时,你干四个小时你还比别人干得好,可以很快的成长起来,这就叫擅长。如果你将来的职业在这两个领域之外,那么你一定会做不好,你会很憋屈会觉得我怎么总做不出名堂来又总做不明白这个事情?总是完不成任务等等。所以呢,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选择心理学的初衷是什么?要先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热爱这个行业?
那么怎么评估自己擅不擅长这个行业呢?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素质测试手册》。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这本书。因为当初我自己就是从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的擅长,我分享一下这段经历。二零零三年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介绍了这本书,我也是好奇就说测一下吧!一共测了八项,测你的潜能,跟IQ测试有点像,但又不一样。这个手册里面的题是世界上有一个叫《高智商俱乐部》,全球一共两万多成员,智商都在一百六以上,他们做的整套测试题。
一整套是专门测潜能的,我当时做了一下发现我有三个项目的分数很高。数理逻辑、序列分析,还有一个我有点不记得。然后这本书后面会显示了对应的职业,一般人分数是两到三分,而我那三项的大概是八分九分的程度,几乎是满分。这三项后面对应的职业就只有三个,第一、心理学家;第二、教育心理学家;第三、临床心理学家。当时看到这个结果我都傻眼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学,搞不清楚心理学是个什么东西呢?
然后我就找了一本心理学的书来研究了一下,我就发现,哇,心理学太有意思了!而且在后来的实践之中,我也发现我学心理学还真的是比一般人快,比一般人接受的程度好。我们当初一起学习的人,现在都不如我做的好,而且在我读博期间,从大二开始实习,一直有团体督导、各种课程和案例分析,还有一些个人督导,一对一的这种等等。在案例分析课上有时候我会讲我做的个案,刚开始我发现他们都听不懂我做的个案。我当时很诧异因为我们班一共十几个同学,几乎全部都是国外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其中班上有两个心理学硕士,都是科班出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听不懂,一直到快毕业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很好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有了实践经验,就理解的更好,所以我很诧异,原来我真的擅长这一行业!
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一下,心理咨询师,本身是一个职业,一个有点特殊的职业。那么既然是职业,你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前,要搞清楚的是:你是不是擅长这个职业?你是不是热爱这个职业?如果你既擅长又热爱,那么在这个行业里你一定会是专家级的人物。你热爱他,你愿意为它花钱、花时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去努力学习;而且你擅长,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出更好的效果,那么专家不是你还能是谁?所以呢,我第一个想跟大家说的问题就是,先搞清楚你是不是热爱和擅长这个行业。
我们再看一张图,战略讲完了,讲讲战术!
什么是心理学爱好者?你怎么来区分你热不热爱的问题?如果你说,我不想做心理治疗,不想当心理医生。我们说直白一点,就是不打算接客!不打算与有症状的来访者一起工作的人都不是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你说我很害怕那些精神病人啊,精神分裂症发起疯来会打人啊,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一起工作我都不敢见他们,很害怕他们。
如果这样,我劝你不要做这个行业。这不前两天听说丛中老师被一个反社会人格的人打了,有图有真相,还有血迹,都住院了,动脉断了,还要接动脉!看上去是挺恐怖的一件事,事实上这个行业是有风险的。那么有人可能会说心理咨询师不是心理医生,我们不会也不可能跟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做治疗。这没错,按照中国目前的法律是有这个界限的,但你们哪位能跟我说清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界限在哪里?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治疗本身它们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从健康到严重精神疾病,是一个连续的图谱,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是完全分割不开的!
我有一个咨询师朋友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个案是一个学生,大家都觉得青少年比较好做,一般没有什么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偏偏这个孩子有抑郁症,而且已经去医院就诊过有医生给开了药。然后咨询师就开始见这个孩子,跟孩子的关系也不错,孩子很信任这个咨询师,关系处的非常好。她们做了大概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多次跟咨询师说她吃的那个药有很多副作用,比如会睡不好觉啊,会发胖啊,还有一些会昏昏沉沉等等一系列副作用。然后这个咨询师看她情绪很稳定,跟她关系也建立的很好,就说那你可以考虑不吃这个了。就在这个孩子服药两三个月之后,听了咨询师的话停药了,结果后来停药了一个多星期,孩子差点自杀,而且因为停药,她的抑郁症又复发了!
事情出了之后,家长肯定来找咨询师责难了,而咨询师自己为这个事情也非常内疚非常后悔。实际上我非常能理解这个咨询师看到孩子吃药的副作用很痛苦,结果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就是由于她知识结构不全面,缺乏专业知识,缺乏药物治疗这方面的知识,导致出了这个事故。还好孩子没有自杀成功,如果成功的话,你想想,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而且这个事情使她后来很长时间都做不了咨询,起码我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有三年她都不敢做咨询,我也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做咨询,还能做吗?
所以,举这个例子跟大家讲的就是不要贸然去接客。如果你害怕与这些有症状的人接触,害怕你的病人会自杀,害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等等的这些人……我还是建议你做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而不要去做一个职业咨询师。
心理学爱好者也蛮好的,我讲一下最近看到的数据。现在全国大概有九十万人拿到了心理咨询证书,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只有百分十到二十之间。这些人会去做,但尝试了一两年发现,咨询还是很难的,而且需要很多的学习,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最后剩下来做这个行业的只有其中百分之五到十的人。现在有很多咨询师或者大师们是靠讲课、督导以及个人体验等等的来赚钱,但是我想说,心理学爱好者,你去做个人体验,去学很多心理学的课程,听心理学大师们讲课都是很好的事情,但你不一定要把心理咨询作为你的职业。
我们来猜猜大多数考证人的动机吧!
第一,可能是自己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想要通过心理学改变。
第二,是觉得自己或者家人有心理问题,想通过学习来改善或者治疗自己或者家人的心理问题。
第三,觉得心里咨询这个行业是特别有前景的一个职业。
第四,觉得心理咨询这个职业很受人尊敬,很神秘。
第五,觉得心理咨询师非常有权威,特别是对来访者在咨询室里非常有权威。
第六,对心理学有比较多的了解很喜欢。
第七,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第八,对人特别有兴趣,喜欢了解别人的秘密。
第九,感觉做别的都不好做,心里咨询师的门槛比较低。
第十,可能还有些别的东西,我能想到的这么多。不知道对我们现在听课的人,我说对了多少?
成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所有这些动机都无可厚非的,也包括我自己。我也是因为有了心理问题以及我父母等等的一些问题,就有非常强烈的动机来学心理学。当初,第一是看了那本书发现我很擅长做这个;第二个动力来源于我想搞清楚,我妈妈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学了之后知道原来她是有人格障碍的一个人,我就很想搞明白她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对待我的父亲?
很多大师在学习心理学之前都有些心理问题,比如说最著名的弗洛伊德,咱们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他最典型的问题是有恋母情结。现在我用精神分析的理论看恋母情结或者看恋父情结,一抓一个准。而且只要把这个事情从潜意识变成意识层面,问题就能立刻解决,这个人也能立刻就转变。我有一个个案做了九次,我们从来都没有谈过恋父情结这四个字,但是我用一些她跟她女儿和她老公的一些互动方式以及她和她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她明白了什么叫恋父情结。后来她给我发了一个很长的短信,她说她出了咨询室之后,在路上边走边流泪,第一次觉得她在她母亲面前不会羞愧了,这是我到三十几岁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短信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已经快十年的时间,记得她发的每一个字。还有像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卡尔 罗杰斯,他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害羞,有一点社交恐惧的孩子,所以后来他主张人本主义,就是要接纳、包容。
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怎么成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你说,老师我仔细研究过我自己了,我热爱这行,还发现我比较擅长,我想做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现在没办法跟你讲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你可以尝试拿那本书来给自己测测看合不合适?如果怎么都对应不上这个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的话,我是觉得你还是慎重考虑,咱们做点别的哈!不然你累死累活也挣不着钱还挺痛苦的。
但是,至少我现在可以跟大家说说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在这个行业里面我看到的一些现象,看到这个人明明他的能力不擅长还在痛苦的挣扎,很替他难过啊,如果我直截了当跟他说估计他也不太接受,因为他也花了很多钱学习啊,很努力的在做。我就自己总结了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这个与内向外向没有关系,有些内向的人他的口才很好。毕竟咱们这活儿是靠嘴的,是用这两片嘴唇上下一碰,使用语言的。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手段,有舞蹈治疗、绘画治疗、艺术治疗等等的,但那不是主要,我们最主要的还是用语言来做。所以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人,慎重考虑。
第二,就是与人沟通能力比较差的人。你发现你从小到大大家都不是很喜欢你,然后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你总觉得别人理解不了你,你也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你?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我劝你,不要做这行,因为真的会很妨碍你专业的提高。后天培训也许有作用,但你不得不承认有些能力就是天生的。
第三,那些情感比较淡漠的人。有些人情感比较淡漠的或者是神经不敏感型的,也叫神经大条。我有个同学是很有人生智慧的,很多事情她很有大智慧很想的明白,于是当别人痛苦的时候她就说:这有啥想不开,多大点儿事儿你至于吗?你想想,我都痛苦的不行都花钱来找你了,你告诉我这没多大点儿事儿!而且不至于怎么样,那这咨询还怎么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做咨询!
第四,语言逻辑不好的人。包括归纳推理演绎的能力,这个是比较普遍的。心理学是跨多种学科的,有逻辑推理的部分。你可以看一下那些大师们的书。绝大部分大师们的书都非常有逻辑。特别是语词逻辑、数理逻辑等等。比如说,我是女人,女人都爱美,所以我是爱美的,这个三段论是最简单的语词逻辑。有些人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差,他做咨询就比较辛苦,当然也不是不能做,可以更多的去做一些艺术类的。沙盘这种相对会好一些,但是如果你真的语言逻辑不太好,说实话我也不太建议你做咨询。因为我在学习期间发现,咨询真的是非常需要语言逻辑!
下面再说一点,心理咨询行业本身,它是一个有点特殊的行业。说实话她的性价比不太好,为什么说性价比不好?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全球现在七十多亿人口,每个人都懂一点心理学。每个人每天都在用心理学,想想你出门看对面走来一人,然后你跟他眼神交流一下,然后你说这个人怎么眼露凶光?是不是要躲着他一点?那什么是心理学的东西,就是你从他的眼神里看出眼露凶光,这就是一种心理学的能力。做这行你就要比所有人的认识要再高一点,不然人家为什么要花钱给你?现在每个人都懂一点心理学况且现在鸡汤文还很多,每个人都看过,你就要给人家不同的东西,你要看到他看不到的东西!那么你才能够收人家钱做这个事儿,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所以你就要比别人懂得多,理论要比别人强,而且,还要有更多的体验!你自己的一些体验,还要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整个心理咨询师的门槛太低了!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先想好处,首先一个原因就是说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解放之后就断掉了,没有了,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心理学才又被一些学校,一些医院老医生捡起来。唯一在师范院校里面,一直都有一门课是教育心理学,但是讲的只是教育心理学那一小部分。我当时九零年大学毕业,我们那会儿根本就没有听说哪个学校开心理学这门课!所以,现在国家从零三年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考试,肯定不可能把门槛定的太高,太高就没有人能够过,更没有人干这一行。所以,开始的门槛比较低的为让大家都进来一起学习,一起提高,这是国情决定的,先有一批人,先进来,先干着,咱们边看边学。但是我刚才讲它的坏处是什么?就是它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那么现在,我们说心理学的春天来了,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是给那些学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系统培训的咨询师的春天!
现在讲一下我们的将来。因为我看到了美国的心理咨询的状况,我相信中国将来也会是走到那个层面去。因为心理咨询就是起源于欧洲,成长于美国。美国这么多年是心理治疗一些细的分支产生的最多的一个国家,非常的兴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保险是覆盖这一块的,就是医保制度。我们中国的社保不能看心理治疗,只能开药什么的。中国是以检查费的形式当作心理治疗的费用来报销的,收费也不高,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半个小时八十块钱的收费标准。在美国,它的医疗保险是覆盖心理治疗这块的,比如说我在这个企业工作,它的医疗保险覆盖我、我老公或者我孩子的一些医疗费用,也包括心理治疗的费用。所以心理治疗是非常的普及,大家很习惯使用也很愿意使用心理治疗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有需求当然心理治疗师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的起来了,同时心理治疗师的体系也很完备,有一整套的系统。美国通常很少叫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在美国主要用于健康人群。比如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些非盈利组织,还有一些专门做机构企业里的员工援助计划EAP,做这些的工作的有一些叫心理咨询师。其他的像医院、私人机构、心理诊所等等一般都叫心理治疗师。
那么在美国是怎么能够拿到心理治疗师的资格证呢?它的难度可比中国大的多的多,首先第一个条件,准备考试的人一定是心理学专业的,一般是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第二个条件,博士毕业之后要工作一年以上;第三个条件,要有足够的实习小时数,还有足够的团体督导,还有足够的一对一的督导小时数,严格规定最少是两千六百小时,你才可以去考这个心理治疗师。
各位你们看看自己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估计绝大部分是不够的。这也就指明了一个方向,我相信将来中国心理咨询师证的门槛不会永远这么低。那考证以后怎么才能开始做咨询?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些你要去完成。这也是对你自己负责,对来访者负责。为什么说对我们自己负责,大家应该还记得我刚开始讲的那个例子,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导致了让来访者抑郁症复发差一点自杀。咨询师后来三年都不敢做咨询,我看她的状态估计以后也很难从事这个行业,所以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下面再给大家发一个图!看看我们心理咨询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
大家看这张图,我只是列了一部分,并不全面。我大概说一下心理学的分支。有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类工程(就是人机互动,比如说ipad,怎么来设定的手指触摸的位置,什么手势可以比较便捷有效)、环境心理学、表现心理学(指那些演员、运动员临场发挥,怎么来消除紧张发挥的更好)、犯罪心理学(像沉默的羔羊里面那个研究连环杀手)、心理测量学、广告宣传心理学、神经语言程序(也叫脑科学 NLP,)、还有超心理学(灵性层面的,比如海灵格的家排、正念,正念其实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
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你要把这些相关的学科都学会,特别是涉及医学方面、脑科学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实习和督导,要有足够经验和有资格的人给你做督导,还有实习单位。这些东西靠个人实现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这里第一个建议是去读个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老师要求太高了,但是我现在还是强调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不把这个学位读下来,将来可能就没有人来见你。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去看病挂号,你会找一个实习生去挂他的号吗?肯定不会对不对,你至少也找一个副高对不对,是个主任更好,要是个专家那就更牛了,都会去买黄牛票了,对不对?一样的趋势,医生你知道要找专家要找一个主任级的,那心理咨询为什么你就只找一个江湖派的人,考了一个证,在外面学了点什么东西的人就来给你做咨询呢?你觉得你会接受这样的咨询师吗?
所以如果你真的打算做这个职业,你现在咬咬牙跺跺脚用两三年的时间,去读个学位。现在很多学校有在职的学位可以读,以前中国是开不了临床心理学,因为临床只能医学院来用,其他学校就不可以,所以很多学校的心理学都用应用心理学这个名字,在国外根本没有这个名字,没有这个分支。那么,现在临床心理学在很多像北大那些比较牛的大学是可以开,临床心理学就是专门来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
第二,读学位要读到什么程度呢?我认为是硕士打底,博士不错,博士后最后。可能对很多人说有点困难,所以我还是说这个行业的性价比不怎么好,我自己干这行真的是因为热爱和擅长,不然我早就想想弃之而去,又累,又有风险,赚钱还不太多。还有很多人想说老师我现在还得养家糊口,我不能放弃工作,但是我还想将来要做咨询师,那我认为,你这个决定有点打折扣。因为人一生的精力很有限,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以及心理学这个专业博大精深,是涉及很多理论的一个学科。你只用一点业余时间,还要管孩子,还要去赚钱,还要做家务,还要工作等等,那你能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呢?你要是个天才那不错,因为你做什么行业都可以。不是天才,而且是业余学习,实习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督导的问题怎么解决?个人体验的问题又怎么解决?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系统的学习。我前几天见到了一个咨询师,一见这个人我就恨不得跟他说“兄弟啊,别做这行了”他那脸黑的呀,脸色晦暗、眉头紧锁、一脸愁容。这个行业本身是很耗的,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物质方面的准备,真的很难做。
我再讲讲赚钱这个事儿,怎么性价比不好了。中国这个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我也不多说。我说一下美国的治疗师,美国最牛的是精神科医生,你们肯定想不到,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很大一部分精力是做心理治疗的,跟中国的精神科医生不同。中国精神科医生的培训体系是有一点问题的,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很多医院也在加强对精神科医生的心理治疗方面的一些培训。包括像丛中老师、赵旭东老师等等这些精神科医生在也做心理治疗。
所以我们这个系列在国外挣钱最多的是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单纯只学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既可以开药,还可以做住院医生,还可以开门诊,还可以做心理治疗,但同时它的门槛也更高,也会更难读。因为精神科医生必须医学院毕业,光学心理学是不够的,还要学一些医学方面、药理方面的很多东西。所以好的精神科医生,大牛的医生,可以拿到二十万美金一年,就相当于是美国的百分之十的那个行业里的人,就是我们说的金领行业!其次就是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的平均收入在美国大概是七八万左右;普通的可能是五六万。在美国相当于中产阶层的中间水平,不算高。因为美国是四万以下就算贫困了,就可以领救济了。所以说实话,心理治疗师的性价比不太好。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热爱和擅长!热爱,你觉得钱不是问题,或者我老公赚钱多,我不在乎这个钱,没问题,那你来做这一行。如果你擅长,就可以做到比较优秀,那么挣钱就比较容易,也挣的比较多。
我们再说说这个专业的咨询师怎么来学?目前国际上包括美国、欧洲、日本,我看过他们的论文,现在心理治疗行业的一个大的趋势是整合,两个层面的整合。第一个层面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整合,所以国外为什么精神科医生会赚的更多一点,因为它可以开药,他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如果你是专门学心理学背景的,你说没有处方权,但你至少要懂。你知道什么样的病人要去转介到精神科医生那里,精神科医生给他开了药,你也要知道有些药起什么作用有些什么副作用。来访者来到你这里说老师我现在有抑郁症,你首先你要问他什么程度,对吧?你要做一个评估他到底是个什么程度,严重的转介;中等或中等以下那可以做心理治疗,也可以考虑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结合。或者她说我前两天已经去医院开了药了,我们通常一般咨询师会说,你开了药了哦,好,我知道了。没有人会去问他吃什么药?吃多少的量?要吃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吃的?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咨询师都不懂。这个是不可以的,你要知道你的来访者在吃什么药,用的剂量多大,有时候一般医生都不会只开一种药,通常有两种三种等等的。这个你要知道你要了解的,他服药的任何一个状况都要知道。
第二个趋势就是整个心理治疗流派的一个整合。就是说我们三大治疗流派。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这个三大主要流派是一个整合的趋势,就是意味着不能只学一个流派,至少要学两个流派。现在人本主义中比较有名的是存在人本主义,还有完形,这两个是人本主义的主要流派;认知行为里面也有些流派但是区别不是特别大;精神分析的流派会比较多,主要人物就有十几个。
这么多东西让你一下子去学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是这样给大家建议,先从认知行为流派开始学。为什么呢?首先,认知行为流派在美国是主流。为什么是主流,因为,它比较好操作,它是有手册的,你可以照着手册一步一步的去做比较规范;第二是因为认知行为流派比较容易做实证研究,很多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认知行为疗法是非常有效的,在美国他们所说的FDA啊,他们比较认可认知行为疗法。还有一个费用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相对比较短程,不用谈太深的潜意识,流程比较清晰的,治疗的次数、费用都是比较清晰的。这也是那些付费机构比较喜欢的,比如说保险公司,做起报告也比较清晰,所以认知行为疗法在美国现在是第一大流派。
那么将来我相信中国以后如果社保卡、医疗卡可以付费的话,那么认知行为流派肯定也是第一首选,所以大家现在就去做准备。你买股票时你要看他长远,要看将来而不是看眼前,对吧?中国现在有一个不好的,也不是不好,是一个历史原因,就是一个误解,很多人会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精神分析。有这么一个现象,精神分析在中国特别盛行而且很多大咖都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认知行为疗法现在好像没有什么人讲,也没有什么大咖出来领头儿之类的,所以相对这个好好去学,成为大师不就是填补一个很大的空白吗?
我推荐的第一个去学认知行为疗法;第二个学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有一些主要人物像弗洛伊德、荣格、比昂等大概有十几个,如果你有能力就都看都学;第三个要再配一些比如说沙盘、绘画,这些对小朋友、青少年是特别好用的,而且沙盘、解梦和绘画,它们实际上有共通的东西,三个一起学习能很快的融会贯通。
现在中国精神分析的班也非常多,很多大咖老师们都在讲,你们可以有选择地去学。人本主义这一块,可以放到后面一点,因为人本主义涉及的一些东西更偏哲学一点。我自己认为如果你把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学好了,在临床这一块基本百分之八十的个案你都可以做啦,那剩下百分之十呢,有精力就学一下人本、完形、存在人本主义。还有百分之十是谁都做不了的。
清楚了吗,第一去学认知行为疗法,有很好的前景,将来收费好收;第二就是学精神分析;第三学人本主义。这里还要特别提学了理论远远不够,要实习、要找督导、要做个人成长。这三块是必须要做的,这三块不做你学了一堆理论,你可以跟别人辩论你可以去讲课,但是你做不好个案!
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基本就讲完了,三大流派里面一些比较细的东西我就不讲了,因为时间也不太够。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之后准备有机会可以给大家讲讲心理学的简史,我还准备写篇文章,文章都想好了,想配点插图,这里也算给自己招揽下,有没有人漫画画得比较好的,可以联系我,我们一起合作做一个心理学简史的文章,你来画我来写。不过是免费的啊,没钱拿的!但我们可以聊一聊心理学的一些事儿。
我这里再说一下,现在国内有非常多的小流派、小分支的理论学习,比如,我不太好说具体哪个,反正我的观点是学主流的,学大流派,因为他们第一是被实证证明非常有效的,是可以广泛使用的。第二是被认可的,而且也容易收费,所以学主要的大流派。比如说像家庭治疗,本身不是一个流派,它是一个系统观来做治疗的,有精神动力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也可以算作一个比较独立的一个流派吧,有些特殊的一些理论。
答疑解惑
学员一:老师您好!您说在香港读美国博士,能问下是什么学校吗?需要什么报考条件?是在职读,还是非得脱产读?
易杰老师:我读的学校叫做美国联合国际大学。是美国心理协会(APA)承认的一个学校,美国有其认可的一些学校,有他们的一些规定。我们那学校有名的地方你们可能不太知道。像罗杰斯曾经是我们那个学校的教授。还有一个大师马斯洛,他们两个曾经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很幸运的是我能在香港读到这个学校,是因为刚好它在香港搞了一个博士的项目。但是呢,后来据说这个项目亏损了,而且督导老师严重不足,就是不够用,我们学生前前后后一共有十届,每次都有十几个,就是一百多人,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实习,每一个老师能够带督导的学生也是有限,所以督导老师跟不上,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没有了,从去年16年九月份开始回到美国本土了,所以这个读不上了。
关于是不是要脱产的问题?这个我回答一下。你要是不脱产读也是可以的,因为现在国内一些像中山大学、华东师大、中科院心理所等等,都有在职研究生可以读。难在哪儿呢?我大概了解他们的情况,第一他们实习比较少,没怎么听说有实习,而且他那个专业设置好像没有临床心理学,都是叫应用心理学的。这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是脱产的原因,就是在职的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因为你不能脱产,实习就没有办法解决的呀!你没有时间去实习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这个在职的学习它有一个考试的问题,要参加全国统考,考两门,一个是英语还有一个是专业的综合考试,所有的你学的心理学的理论综合在一张卷上来考!考过了才可以拿学位。但实际我觉得你也可以考虑:只读他的课程,把知识学够了就行,至于他这个学位可以不要,就不用参加那个什么英语统考和综合考。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课程都读完了,看得到他的理论水平绝对是今非昔比,明显的不一样,我以前跟他谈的时候,有时候没有办法很深入地交流下去。现在跟他谈的时候,他就能说出有哪些什么理论支持了这个观点,怎么怎么样的,感觉还是会很不同的。
学员二:老师您好,对于心理学专业刚毕业的学生,从事心理咨询这一块,有什么建议呢?因为有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阅历尚少,想从事这一块却又无从下手,怎么办?
易杰老师:如果是心理学本科刚毕业的话,我建议你做相关工作,先不要直接做心理咨询。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本科完全不够用。因为心理学它本身是很庞大的一个领域,涉及的面很广。而且本科一般也不怎么分专业,在国外到硕士、博士才分临床心理学什么的。为什么要到后面才分呢?因为心理学所学的东西很多,包括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等,那些都是基础的东西。到临床心理学,会学一些脑部结构、神经还有药物等等这些方面,这才是跟心理治疗比较相关的知识,所以本科肯定是不够用的。
第二个原因是你的生活阅历不够。我们很多年轻的咨询师都碰到过这个问题,来访者进来看一眼咨询师,然后问:“老师你今年多大?”我们咨询师就开始涨红了脸,磕巴巴的说我今年二十五岁,刚刚硕士毕业,然后,来访者就“啊!”,表情奇怪地看他一下。或者有的咨询师也碰到过来访者问,“老师您结婚了吗?我有这个亲密关系的问题,可以向你咨询吗?”
所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本科不够用,第二个原因是阅历不够。那怎么办?你可以做一些非咨询类工作,比如说接热线,在一些组织做服务性工作,不是直接面对咨询,就是咱们说的不直接接客哈!不直接做有症状的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这些,如果你自己都没谈过对象、没有结过婚、没有很多的亲密关系的处理的话,做咨询也确实真的很难做。
学员三:您可以分享一些跟来访者咨询方面的经验或者建议吗?
易杰老师:个案分析要是讲的话可能还真的时间不够!因为没有几分钟来分享个案了。我自己有一个想法,因为我整个这一套博士读下来,三年的时间也换了三个督导老师,就是一对一的督导。每星期一个半小时,积累了蛮多督导经验,还包括我们团体督导有一些个人成长方面。我自己倾向成立一个督导小组,如果有人想找我做督导的话,以及有人想做个人成长的话。我准备开两个小组,但是现在不确定人数够不够,人数太少肯定开不起来的。基本上六到八个人,最好是八个人吧,如果有八个人我们把这个小组开起来。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联系我,费用的话我们再说。不会太贵的,我也知道大家学的不容易,我会有更多的个人经验跟大家交流,比如说我学了心理学之后,是非常帮助我在投资上赚钱的,所以我也能拿得出钱来读这个博士,你知道我的博士这几年读下来学费加路费有多少?有六十多万,所以没钱是真的读不了这个博士,也干不了这个活。但是心理学真的是有助于做投资,有助于我的身心健康各个方面。时间有限,没有办法跟大家分享更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小组,一起来做个人体验或者个人成长包括督导。
学员四:老师能大致比较一下国内外心理学教学、实习等的差异吗?
易杰老师:国内外心理学教学、实习的差异是什么?
这个我太有感触了!我先给你们讲这个教学然后再讲实习!教学的差异在哪里呢?我在国内考证的时候,因为是第二届,考的比较严格,在华东师大参加了辅导班,然后华东师大还给我们补了很多课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还有几门基础课程,专门请教授来讲的。教材就是华东师大比较有名的老师自己写的。当时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到现在都还活跃的,比方说沈永强教授还有孙时进教授等等。我去加拿大之后,我把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发的教材全都带过去,特别沉,当时还是花钱海运的,想的是去那边了还能看呢,结果,一读人家心理学本科我就傻眼了,人家那个教材编的太好了!我们用的所有的教材,最迟的都是去年修订过的或者去年出版的。就是说这个教材可能最开始第一版是1993年,每过10年8年他就会修订,把旧的不合时宜的去掉,把新的一些东西加上来,所以我们读的全部都是最新的。而且那些教材也特别贵,一本都是一百多美金,当时很多学生去买二手书,我全部买了一手的,因为我想将来要把所有这些教材都带回国。这些教材我带回国之后,到现在我随便拿本书,找一段出来,我就可以给大家讲课,真的是不夸张,因为那些书都写的非常好,都有非常多实证的理论。我再讲一点,就是国外的教材好在哪儿?我举个例子:易杰是个好人,中国的教材就告诉你这一句话,不告诉你原因,而国外的教材告诉你说:易杰是个好人,因为1…;2…;3…。然后他还会说还有人说易杰是个坏人,1…;2…;3…。然后让你自己去分析、去判断,国外的书就好在这里。
教授的讲课也是这样,讲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因为1…;2…;3…,然后有一个人说心理学实际上可以不存在的,它可以并到哲学里面或者并到科学里面,原因是1…;2…;3…,是这样的一个讲法,跟中国的教材简直是天差地别,非常的不同。
关于教学的差异讲完了,来看实习部分的重大差别是:一个实习小时数;一个是实习质量。他们对实习基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临床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一定是接触病人的。我的实习第一年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给住院病人做心理治疗。你知道有的住院病人很严重,甚至有做电击疗法的。一些重症抑郁症、一些精神分裂症后期的康复我都做过。所以,如果你没有这些基础的话,做心理咨询也好心理治疗也好,都是困难的。你会经常犯错误,因为你的知识结构不够;你看不到那些病人严重的是什么样,比较轻的又是什么样等等,你会犯错误。我第二年实习在佛山精神病院,精神病院里所有的病区都是锁门的。我去的第一天,人家交给我一把钥匙告诉我,你一定要把这把钥匙保管好,因为一旦你把这个钥匙丢了,我们所有的医生全部要换钥匙换锁!他是怕病人跑出去,而且真的是有这种风险,你如果没做过这种事情来做临床心理学,来做心理治疗是做不好的。
有人问我说:只有二级咨询师证,没有相应学位,如何成长到可以有充足的咨询收入获得体面生活?说实话非常困难,除非你很擅长做这一行,可以不去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在将来门槛一定会提高的前提下,说实话真的比较难,光靠咨询来获得足够的收入过体面的生活,实际是很难的。
(本文由助手整理,语言描述有适当调整,整体内容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