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米花之味》高屋建瓴的视角,掷地有声的表达

《米花之味》高屋建瓴的视角,掷地有声的表达

作者: Dipper萧甜 | 来源:发表于2024-06-19 21:35 被阅读0次
电影《米花之味》

前不久回来帝都,去电影学院拿上晓云老师的新书,出了学校便坐上公交车闲逛,不知不觉逛到了资料馆,然后我遇见了这部《米花之味》。

这是一部讲留守儿童、讲少数民族传统和现代化冲突的电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每一部反应中国现实弊病的电影,都会被扣上“迎合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的帽子,所以《米花之味》妙就妙在没有在“背景故事”上停留太久,而是抽离出来,弱化背景,在“人”的情感上下功夫,事实证明,不给祖国“抹黑”,也能创作出令人惊喜的华语电影。

这个故事的开场可以有无数种表达,导演选择了让女主(母亲)先出场的方式,很显然,着装和生活习惯跟观众没有太大区别的角色,更容易有代入感。由于外出赚钱养家而缺失了女儿的成长,也在开篇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米花之味》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去高潮化的处理并不说明影片本身就真的像表面所看上去的那么平淡,每一个事件的出现,都暗示着上一个事件的终点。例如喃湘露的突然离世,这一节点很好的为女主和女儿的“和解”过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结束:从对女儿处处限制到逐渐理解,都是喃湘露这个“功能性角色”在不断推进的。

当然,这样的设置也有不小的漏洞,让一个主要角色突兀的死亡,对观众来说太过吸引注意力了,尽管导演在去高潮上花了很大的努力,但因缺乏必要铺垫,逻辑上的失衡无法避免。

《米花之味》的矛盾也是非常内敛的,母亲回到家中试图迅速和女儿建立情感沟通,女儿却把自己蒙进被子里,感慨一句“还是听声音的好”,这种矛盾不是单方面的,当母亲发现女儿的生活习惯并不能被自己接受时,开始了对女儿的强行改变......从这里开始,导演的铺垫矛盾的意图简直不能更明确,就像溶洞里那个易拉罐,让水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真是掷地有声的比喻。

曾经和师哥探讨过两个问题:电影作品是不是必须有主题?电影到底能不能脱离叙事拍情绪?这部格局虽小,但风格大气的电影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相关文章

  • 《米花之味》:你曾尝过云南傣族山寨的米花吗?

    米花之味 我不清楚米花是什么味道,但看完《米花之味》这部电影后,我猜想,它也许入口无味,细细品嚼后却也能品出米本身...

  • 她教会你和叛逆孩子相处 ----看《米花之味》

    她教会你和叛逆孩子相处 ----看《米花之味》 米花,是云南傣族的食物,象征着团圆,而且需要两个人一起做。导演很有...

  • 那个夏天,他们各怀心事

    《西小河的夏天》,豆瓣评分6.8,比《米花之味》7.5还低,影评人似乎也更钟情于后者,我却觉得比《米花之味》好不少...

  • 米花之味:最动人处是日常

    2018已经过去一半,《米花之味》还是我的年度最佳。 去年,《米花之味》在FIRST影展和威尼斯电影节崭露头角。 ...

  • 周教授报告小感

    跨界的思考 您高屋建瓴, 从外面的视角, 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透过窗的阳光, 激发我们更多的想象; 教...

  • 高屋建瓴

    抽烟喝酒彩票不如高床睡大觉,大乔小乔貂蝉不如自家媳妇儿,横批高屋建瓴

  • 高屋建瓴

    最近,好像又在说学区学的事,这个事怎么说呢?尽管有些不提倡,但不得不说,想一刀切齐,很难。 记得有人说,不公平,其...

  • 观电影《米花之味》

    每个人看电影的侧重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好久没看电影,今日忙中偷闲看了《米花之味》,若有所思聊以几句。 ...

  • 看《米花之味》有感

    看完了电影的前大半部分,我都不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感觉很平常,就像拍摄记录片一样,给我们展现一个离家打工的母...

  • 《米花之味》影评上

    之前写过一些书评和影评,但是都是零零散散,稍加雕琢就发表在公众号上了。后来事情变多了,写影评和书评的情绪便淡了。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米花之味》高屋建瓴的视角,掷地有声的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qc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