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教会你和叛逆孩子相处
----看《米花之味》
米花,是云南傣族的食物,象征着团圆,而且需要两个人一起做。导演很有意思的把象征团圆的米花用在表达离别的电影中。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女主人公叶楠是一个在外漂泊打工,女儿喃航和姥爷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女主人公是离婚之后回到这里,还是回到这里之后离婚,影片中没有交代。影片中也没有交代喃航的爸爸的情况。可以推测出这个小女孩不仅是一个和老人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更是一个残破家庭的孩子。这个孩子有了很多留守儿童都有的坏毛病,叛逆,不爱上学,让老师头疼,上网吧,撒谎,成绩低,爱玩手机。老师的一句话,喃航妈妈现在回来,已经晚了。看来孩子的坏毛病很多,已经很难根除。有一点没有看明白,是因为孩子出来问题,妈妈回来了,还是因为离婚呢?无论是什么原因,孩子和妈妈的隔阂是很深的。第一次回到家,孩子把头捂在被子里,只用声音和妈妈交流,不想看妈妈的眼睛。影片中的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去外面讨生活,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去带。这些留守儿童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在寺庙大佛像前玩手机。手机是这些留守儿童最好的精神寄托。他们沉迷于手机的游戏中。不过,叶楠的几次对于孩子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很多的家长学习,尤其是叛逆期孩子的家长。
很晚的时候,孩子在大佛殿前玩手机。妈妈找了好久。找到之后,妈妈没有出现歇斯底里的怒骂。而是关掉了电,告诉孩子佛祖给睡觉了。坚决的拿走了孩子的手机。回家之后,卸掉了所有的游戏。妈妈已经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孩子和她的隔阂很深。强硬的办法是没有能力让孩子回归的。很温柔又坚定的告诉孩子,这个事情不能够做,这是最明智的做法。让孩子很清楚的知道你的底线,而不是相互试探,或者是用情绪代替问题的处理。很多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还是会情绪失控。
当知道女儿受伤在医院。妈妈赶到医院,看到一个满脸纱布的孩子,很难相信女儿伤的很重。女儿夹着双轨走出来之后,而且还是装着。女儿小心翼翼的说了她闯的祸。妈妈没有过分的责任孩子。这个做法是一个非常暖心的做法。孩子已经犯了错误,内心一定很恐惧,任何的情绪释放性的语言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安慰,一种情绪的安抚。我们很多家长这个时候,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大骂特骂孩子,让孩子通过受伤的心记住不可犯下错误。
留守儿童没有人接送。当妈妈在学校接女儿的时候,女儿感到很吃惊。这是一种里能所及的陪伴,一种弥补,也许比金钱、玩具更好一点。妈妈拿着女儿和同学。当看到女儿打过的“大嘴”的时候,妈妈还是选择让他坐上车。可是,这个孩子太爱告状,把喃航的所有坏事情都告诉妈妈。妈妈做的很对,开始只是说,女儿会把一切告诉她的。“大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好选择让他下车。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维护。我们受过传统文化的家长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本着不护短的原则,允许别的孩子或者家长随意的无原则的告孩子的状。其实,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不要给别人可以钻的空子。适当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告诉孩子,我还是相信你。
女儿偷了大佛殿的钱。这对于一个信仰至上的封闭山村,这是天大的事情。妈妈还是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情。当警察带走孩子的时候,妈妈半路下车离去。这也许是一种伤心。但是,妈妈并没有用粗鲁的方式伤害孩子我们很多父母碰到超出预料的事情的时候,会选择用粗暴的方式让孩子用伤痛记住耻辱的事情。用一种伤害掩盖另一种伤害。孩子不会记住教训,而是得到另一种解脱。面对孩子的错误,无论怎么超出预料,一定要帮孩子解决问题。任何时候,就事论事是最基本的原则。
女儿彻夜不归,妈妈到处寻找。在网吧中找到孩子,没有撕扯殴打的场面。妈妈只是买了一包烟,坐在车里等女儿,直到天亮。这种没有责骂、没有打骂的教育,孩子还是很难接受。女儿似乎被妈妈的行为感到了。这个事件就是母女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点。看来对待孩子的教育,不需要心急,需要慢慢的等待,慢慢的陪伴。直到某个机会的到来。作为父母,尤其是是叛逆孩子,留守孩子的父母,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这些。我们需要弥补的就是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等待孩子和你的和解,等待孩子的变化时机,就如等待种子发芽一样,我们提供必需的水、空气、养料等,剩下的就是种子的事情了,只有等待,再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Ix=�C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