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以人为本角度理解贫穷和富有— “得到”专栏学习

从以人为本角度理解贫穷和富有— “得到”专栏学习

作者: roger0863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21:58 被阅读0次

    通常人们直觉上的答案是贫就是缺钱,富就是有钱。贫就是资源少,富就是资源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这么判断贫富差别的。在理论上,我们也是用GDP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国家发展的。自己是什么不重要,拥有什么才重要。这是我们过去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从这个角度,这哪里是以人为本?这不就是以物为本吗?或者说是以钱为本。

    至少有一个现象,用以物为本的角度就解释不了。

    二战后腾飞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比如,日本,几乎所有的工业原料和燃料都依赖进口。新加坡更是这样,连水都要马来西亚提供。还有以色列,领土内只有沙子。但是,它们居然都是发达国家。咱们国内也一样。盛产煤炭和石油的城市,像大同、大庆、抚顺、阜新,都面临产业衰退的压力。而像温州这样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所谓“七山二水一分田”,反倒因为全民经商,很富有。

    所以,贫富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富人、富裕阶层、富裕国家,本质上是因为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得到里面有一门课,郑路老师的《社会网络20讲》,其中就举到了深圳的例子。深圳用40年时间发展成了中国的一线城市。它有什么呢?它其实什么资源都没有。深圳的背后,是一张人和人的网,是关系的网、创新的网、专利的网。

    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致富,本质上不是争抢资源和挣钱,而是打造一个更高效的分工、协作、生产、创新的网络。这个网络,不是人和物、人和钱的网,而是人和人之间的网。

    用人和人的关系,再来看各种宏观的政治经济现象,你得出来的结论会大不一样。

    举个例子,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这几年很困难。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当地营商环境不行,也有人说产业定位不行,应该在东北搞服装纺织业,然后逐次升级。这也是见物不见人。专栏引用一个新的解释:东北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是因为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的问题。人的因素是一个新的解释角度。

    在中国的各大区域中,东北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女性受教育水平上升得最早,因此导致生育率率先下降,老龄化率先开始。加上气候原因,很多东北人往外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东北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很多人都是祖上当年闯关东过去的,宗族势力和故土情结不严重,这又加重了人口外流。所以,东北是一个人口加速流失的恶性循环。

    所以,站在人的角度来看,振兴东北的有效策略,除了产业定位,转移支付,关键是要在人口流失的问题上尽快止血。“抢人”比“抢资本”“抢资源”重要多了。

    还有,过去一谈起贫困问题,大家算的往往都是很简单的一笔账,就是分子分母。分母是人口总数,分子是每一个人挣钱的能力。要解决贫困问题,就是提高分子,降低分母。一面提高人的教育水准,一面降低人口出生率。好像人的质量上去了,数量下来了,贫困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这笔账算得太简单了,真实世界的逻辑要复杂得多。成年人都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和创造力,不仅和受教育水平相关,更是群体互动的产物,人到了大城市更容易学到东西,到优秀的公司成长得更快,这都是常识。

    人与人之间分工、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投资,对一个人的能力成长至关重要。人口的规模扩大,聚集的密度越高,同等条件下就越容易致富。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身在一个更好的网络。国家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打造了一个更好的人和人合作的网络。所以,人口真要是控制下来了,可能不仅人均财富上不去,反而因为网络复杂度下来了,人口的质量也不容易提高,挣钱更难,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角度。

    回过头说,一个人的富有与贫穷,与你处身于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怎样的职业平台、怎样的社交网络、有怎样的人脉关系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以人为本角度理解贫穷和富有— “得到”专栏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td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