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怀革命先驱,探访黄埔军校的百年历史巨变

感怀革命先驱,探访黄埔军校的百年历史巨变

作者: 向日葵sweet | 来源:发表于2024-11-29 20:45 被阅读0次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这里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帝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代伟人---孙中山。

先来看看孙中山故居,这里环境清幽,故居旧址绿树成荫。主楼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修建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红房子沉淀着喧嚣的岁月痕迹,追忆着曾经的峥嵘。翠享民居展示区主要展示了一部分旧民居、民俗,烘托当年的生活氛围,时隐时现的民国风,青砖黛瓦,简陋古朴,展示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踏过岁月的足迹,回望来时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展望未来,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步入纪念馆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孙中山铜像。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目光坚定,仿佛在凝视着远方。广场上不时有游客驻足拍照,留下这难忘的一幕。铜像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更是对他伟大贡献的致敬。站在铜像前,我不禁想象起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情景。参观孙中山纪念馆,了解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史迹,以及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努力和不懈探索,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

1924年6月,在国共两党和各界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长洲岛创办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共办了7期,这里群英荟萃,培养了一批批战功显赫,影响深远的将才。今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之际来此参观,既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是一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军事学府,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我们前来探访。黄埔军校的核心精神,如“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在一批批黄埔学员中发扬光大。

进入军校大门,几棵老榕树依然挺立,它们走过了岁月,真正见证了历史。循着指示牌,找到黄埔军校旧址的大门,军校坐南向北,面临珠江,牌坊门额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赫然在目,虽历经岁月洗礼,字迹仍旧苍劲有力。

走进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和学员们的典型事迹。用革命思想和先进军事科学武装起来的黄埔军校师生,一登上历史舞台,所向披靡,英杰辈出,东征北伐,为国民革命立下不朽功勋;看到恽代英、左权、赵尚志、萧楚女、赵一曼等许多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黄埔军人,心中热血沸腾,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的坚定信念,以及黄埔军校师生们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沿着校园路线,参观了黄埔军校的校园。这里有多座历史建筑,炮台、旧校舍、纪念堂等,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孙总理纪念碑造型独具匠心,阶梯与纪念碑整体如一个“文”字,可见设计和建造者的用心至上,也表达了对孙总理的深切爱戴。

踏出校门,回头再望一望那副“革命者来”的横额,感叹黄埔,历经风雨飘摇的年代,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一份历史沉淀下来的“气质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怀革命先驱,探访黄埔军校的百年历史巨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tk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