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分而治之的反归?

教育,分而治之的反归?

作者: 讲故事的万物 | 来源:发表于2020-03-12 23:50 被阅读0次

    学习学习论的时候,曾经学到分而治之,我就在想,为什么老师不直接分开来教呢?分开来教不是更有效吗?
    为什么还要用举例子这种无法准确描述知识的方法,来一遍遍举例子接近知识。
    这里会写一些个人的思考。

    1.分而治之的学习
    2.环绕封装的教学
    3.会教才会学,会学就会教。

    1分而治之的学习

    学习是通过接触例子,寻找例子中的问题和答案的规律,最后重塑大脑中的连接而完成的。

    我们大脑倾向于使用这种连接,在遇到没有记忆的例子问题的时候,直接从例子问题推理出答案,从而解决问题。

    但是,这种直接得到答案的方式,只能解决简单问题,遇到复杂的大问题,其所需要的知识总会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

    这时,我们有两个方法解决:

    1. 学习更多知识。

    可以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有一大问题,就是问题太多,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方法。

    1. 分而治之。

    这个方法简单而又无比高效,它同样是一种知识。

    我们可以学习把一个复杂问题中的问题拆分开,直到每个简单的小问题都能够被我们解决。(不会的话,小问题还是可以简单的学会的啦/)

    这样,我们可以实现我们小问题所得到知识的复用、知识数量级降阶。

    什么是知识的复用?
    一个复杂问题A包括了小问题“1、2、3”,当你拆分开学“1、2、3”时,将来遇到组成为复杂问题B“2、1”、复杂问题C“1、3、4”、复杂问题D“1、5、4、3”这三种问题的时候,你只需要再去学0、1、2个简单的小知识,就可以做到解决B、C、D这三个复杂问题,而不用再次攻克复杂问题。

    什么是知识数量级降阶?
    就是通过线性量级的知识,去解决指数级问题。

    当我们学习3个简单知识后,3个简单知识对应的问题可以排列出2^3-1=7个复杂问题。

    4个简单知识对应复杂问题为2^4-1=15个。

    16个简单知识对应复杂问题为2^16-1=262144个。

    n个简单知识对应复杂问题为2^n-1。

    越复杂问题用到的知识越多,分而治之优势也越大

    我们遇到复杂、困难、变化多的问题时,之所以大脑卡机,是因为复杂问题对应知识数量在指数级增长。

    如果不分而治之复杂问题的小问题,我们就要用第一个方法,学更多的知识,但是简单的问题重新排序又是新知识,你学得完吗?

    2环绕封装的教学

    抽象能够涵盖更多的知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抽象的话,能够被人多方解读,每个解读对应的故事,都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抽象的方法来教学,而是用容易出现偏差的故事(例子)来教学?

    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理解的不是抽象的事物,我们大脑天生喜欢做“总结”,也就是把实例抽象;但是抽象到实例就困难许多,这也是一句三生万物难倒一大片的原因。

    为了使我们学会抽象的知识,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所以才会在学习中不断接触到被环绕封装起来的抽象的知识——例子。

    我也举个例子:数学新知识,先讲概念,此时如果没预习大多数人会懵圈,但是当老师举了例子后,你就马上明白“这不是就那个!”,至此,你总结了知识。

    当然这个知识或许不稳固、或许不正确;所以才要更多的例子,也就是题目来练习,帮助你稳固大脑内的正确连接,并且遗忘错误的连接。

    3会教才会学,会学就会教。

    懒的写了,由上文可得。(分篇有重复存在,不想写重复的东西了,我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分而治之的反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tn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