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中国古人为什么要树立如此的志向?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我们把人生价值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一旦这些因素发生转移,我们的个人价值又将以什么为根基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几千年来争论不休的普世价值有关。
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期间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它与西方重商主义的思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华民族更看重非物质形式的价值,更推崇将个人价值融入民族集体意识与家国共同愿景,以个人奋斗来报效祖国,此乃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个人是为了群体而努力的,自古读书为第一等大事。之所以成其大,是基于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诉求。连女子都有诸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以及“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壮举,哪个男儿又敢私藏志勇,只求得过且过,混沌一生呢?中国人的普世价值,就存在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豪言壮语里,存在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里,存在于“若水三千,吾独取一瓢”的简单满足里。
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建构在过去与未来的时空联结上。几千年来追随时空的脚步,叩问古人与来者,感念天地悠悠的中国人,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从未断绝。及至当代,中国人心中的普世价值,依然是放眼于未来,以利苍生为己任的。我们在文化上推崇西学东渐、批判继承,在精神上追求文明和谐、开放共享。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与普世价值是一种追求大同、公平正义的,超越民族与信仰的大爱。这种大爱把每个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