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南二百里处的眉山市,岷江由北而南纵贯全境。这里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介岷峨之间,聚江山秀气;土地肥沃、遍野葱茏。陆游在《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中写道:“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眉山孕奇蓄秀。她孕育出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三苏”父子,她孕育出了千百年来底蕴浓厚的“三苏文化”和无尽的人文气息,赢得了“千载诗书城”的赞誉。
1997年,眉山地区成立,辖原乐山市辖的眉山、仁寿、彭山、丹棱、青神、洪雅六县。2001年,眉山撤地建市,辖一区(东坡区)五县(仁寿、彭山、丹棱、青神、洪雅)。
把握时代赋予的一次次历史机遇,古老而又年轻的眉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诗书城”持续地向外扩张着她无穷的魅力,让眉山市走向跨越式的发展,这就是经济环境。而营造这种环境,打开“诗书城”大门的,正是一群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人,他们不畏艰难,在眉山的土地上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诗篇。他们,就是平凡而又崇高的眉山地税人!
从1997年成立之初到现在,这支队伍经过了17年岁月风雨的洗礼。他们栉风沐雨,在眉山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像一群辛勤的园丁,悉心地浇灌着这片热土。整整17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孕出了地税的“奇”、蓄出了地税的“秀”,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17年披荆斩棘,17年风雨兼程。2014年1月21日,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勇在眉山市地税局召开的全系统工作会议上有如数家珍般的一段话:“纵观我们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税从1997年(乐山分设)的3.06亿(含农税0.9亿),到2007年突破10亿,用了10年时间;第二阶段,自2007年地税收入驶入快车道,三年时间实现增长16个亿;第三阶段,2010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亿到迈上30亿台阶,从30亿到迈上40亿台阶,从40亿到迈上50亿台阶,三年间一年一大步,一年一个台阶。从收入规模看,17年间,地税收入翻了4番多。我们的艰辛努力为眉山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全省第2位、税占比65%提供了强力支撑。”
17年,地税人奔忙在眉山这片土地上,辛勤的汗水、走过的足迹、艰难的历程、成功的喜悦、生命里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就浓缩在这么短短的一段字里行间。
为国聚财,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使命和情怀!同样是在当天的会议上,面对2013年所取得的成绩,回顾17年来的收获,冯勇用“成绩来之不易、付出可圈可点、艰辛可歌可泣”表达他对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的敬意和谢意,这同时也是对17年来眉山地税人付出艰苦努力、艰辛劳作的高度概括。
翻开2013年9月付梓的《眉山市地方税务志》,在淡淡的书香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17年的岁月风雨中眉山地税人所付出的艰辛。
一、坚持依法治税,坚守税收工作的生命线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17年来眉山地税人始终坚持“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认真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是增强依法治税意识。每一位税务干部都始终绷紧法治这根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工作的能力,作决策、定制度、抓执法、搞服务都坚持做到有依据、有章法、有程序,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轨道前行。二是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严格依法征税,不折不扣地坚持好组织收入原则,坚决防止和查处收“过头税”、空转等违规行为。同时,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组织收入工作等情况,争取对依法征税的理解和支持。市局十分注重强化收入质量。科学合理编制收入计划,使多年积累下来的速度优势、规模优势逐步内化为质量优势,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与税源实际更加契合。根据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等因素变化,市局认真进行收入形势研判,科学制定组织收入预案,并适时进行预调微调,从而牢牢把握了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强化依法行政能力。17年来,始终围绕“依法治税”,开展好税法“六进”活动。严格按《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0号)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日常管理。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知识更新等教育平台,认真落实“一把手”讲法每年不少于2次,公务员学法每年不少于40学时的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规范执法程序。坚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和权限,有效杜绝了执法不到位或越权执法的现象,切实做到了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坚持做好行政复议与应诉的应对准备及对区县局的业务指导工作,畅通复议渠道,提高了应对复议的能力。认真做好执法资格考试,做好岗前培训,确保持证上岗、持证执法。健全法律顾问律师制度。五是净化治税环境。17年来,普法教育的深入推进,确保了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深入人心。每年精心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和法制宣传日活动,不断扩大税收宣传影响力。积极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金融等部门建立了纳税人征信制度、税收“黑名单”制度,在外网上公告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制度。同时,坚持向稽查要地位、向稽查要形象、向稽查要收入,强力突显税法威慑,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加强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税收环境。六是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全系统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也是收过头税”观念,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小微企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税收减免制度,加大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政策优惠优势转化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仅十一五期间,就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6.5亿元。
二、推进信息管税,扭住税收征管的“牛鼻子”
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的“牛鼻子”。这是冯勇局长对征管工作的形象比喻。17年来,眉山地税不断适应税收征管的重大变革,始终抓住信息管税的“牛鼻子”不放,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搞信息化建设,有效地破解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是推进综合治税。紧紧围绕“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基础扎实、管理手段先进、税源监控严密”的理念,建立了“党委政府依法管税、社会各界依法协税护税、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良性机制。地税、国税、国土、工商、城建、房管等30多个部门实现了涉税信息及时共享,切实把征管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强化税源管理上来。二是搭建治税平台。市局不断加快推进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纳税服务等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税收数据分析利用系统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好了网络申报的起步和推广工作,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纳税申报、财税库银联网结算的申报缴税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住宅类二手房评估系统,推进非住宅类房产评估系统的试点工作。组织人力开发了土地增值税清算模板,加强了土地增值税的管理。
三、突出服务兴税,搭建征纳双方的连心桥
“优化纳税服务是眉山地税永无止境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纳税服务是地税部门永恒的主题”,眉山地税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7年来,眉山地税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围绕持续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持续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两大目标,牢固树立起“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及时满足、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三大理念,广泛开展政策咨询一口清、窗口服务一路清、办理事项一次清、纳税辅导一手清”和“符合政策坚决办、手续齐全立即办、承诺服务限时办、政策不明辅导办、遇到困难帮助办”的“四清五办”活动,坚持做到“五个一”:“咨询投诉一样受理,生人熟人一样热情,税款多少一样对待,忙时闲时一样敬业,优惠处罚一样公正”,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幅度低简化办税程序,简并审批手续,提高办税效率,把优化服务落到了实处。
办税服务厅是地税服务纳税人的窗口。眉山地税重点打造全职能窗口,整合中心城区办税服务厅职能,完善办税服务厅设施,提高信息化程度,达到了总局和省局要求的办税服务厅标准。在抓硬件设施的同时狠抓服务软环境建设,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切实推行分岗限时办结制,落实好“一站三高速”(一站式审批,“现场办、网上办、上门办”)服务体系。建立并严格落实对办税服务厅等窗口单位和一线征管服务人员明查暗访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监督整改。2004年市地税局在市政务中心设立地税窗口,该窗口入驻十年来已连续120个月荣获优质服务竞赛流动红旗,被誉为眉山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月月红”,今年,又被评为眉山市五星级政务服务示范窗口,成为全省税务系统唯一的省级政务服务示范窗口。
四、突出人才强税,增强事业发展的助推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税务系统专业性很强,面貌能不能改变,事业能不能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批可用的人才。地税系统人少税种多、征管范围大、要增强地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眉山地税组建17年来,始终坚持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推进税务人才整体开发,着力建设好管理型、专业型人才两支队伍,为地税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鲜明“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公道用人,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二是实施“三公开、五优先、三不用”(公开选拔职位、公开任职条件、公开选拔标准;优先选拔扎根基层安心一线、主动作为实绩突出、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善于创新、遵纪守法规范履职的干部;品行不好不用、工作不实不用、群众不满不用)的干部选任机制。三是搭建好平台,使各类人才展示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创新有激情、发展有空间。四是营造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善待严管,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激励人,使大家能够融洽和谐地相处,心情舒畅地工作、全面持续地发展。
建立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以提高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以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门业务培训。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全员大学习、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四大活动”,激发大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感悟能力。
五、推进廉洁从税,构筑干好工作的“防火墙”
17年来,眉山地税不断结合实际创新推进廉政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三个三”的廉政建设机制。
一是坚持“三项并举”。坚持教育、制度、惩治“三项并举”。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探索实施旁听庭审“零距离”教育方式,结合反面典型案例和在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全系统深入开展“人该怎么做、权该怎么用、法该怎么执”专题大讨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具有眉山地税特色的“543”惩防体系(5大制度体系,4大运行机制,3大支持保障系统)。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保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巡视、审计、信访举报的教育、监督、保护作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
二是坚持“三管齐下”。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反腐倡廉内控机制和预警机制建设,全程监督和实时控制权力运行。坚持执法风险、职务犯罪风险、廉政风险防范“三管齐下”,防范当前摆在地税机关和干部尤其是征收一线干部面前可能存在的风险,不留死角、不摆后患。
三是坚持“三级联动”。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努力建立市、区县局、所三级联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股所)长三级联动;所长、副所长(纪检监察员)、税管员三级联动的机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局面。
六、坚持文化立税,注入文明创建的源动力
17年来,有一种力量在不断推动眉山地税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创造、提炼成的眉山地税文化。自眉山地税组建,市局党组就提出了以“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打造地税文化品牌”为目标的文化建设思路并矢志不渝地坚持开展了以文明创建为主的一系列创建活动。现在,眉山地税文化已固化为地税干部信奉并实践的价值理念,成为眉山地税人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打造学习型团队。崇尚学习,眉山地税每年以百万元的大投入组织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地税网站、视频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学习平台。坚持各项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市局连续年被市委评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先进集体”。
二是创建“和谐机关”、“活力机关”,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组建了舞蹈队、篮球队、管乐队、羽毛球队等文体队伍,坚持日常文体活动和一年一次全系统文艺汇演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着力打造地税文化品牌;精心设计制作的文化墙,将地税文化、东坡文化、眉山自然文化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厅堂楼道、会议室等位置悬挂起既有思想内涵,又有职业特色的书画作品,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开展“效能建设年”、“制度执行年”、“厉行节约年”等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机关服务基层,后台服务前台,全局服务窗口,窗口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开展“转作风、提效能、做示范、树形象”活动,不断推进作风建设。
四是开展“创先争优”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推动工作出一流业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和“挂包帮”活动,2008年以来,市局组织向“5.12”地震重灾区、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等捐款捐物累计价值130余万元,多渠道筹集资金400余万元,为联系帮扶村修路、筑渠、建提灌站、调整产业结构等,受到市委表彰。6个区县局在献爱心和帮扶活动中捐资捐物累计76.9万元。
五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以“美环境、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为活动主题,引导干部职工革除陋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文明的行为方式,提高文明素质。同时通过美化、绿化、净化、亮化,进一步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眉山地税的形象。17年来,眉山地税先后获得了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卫生单位”、“市(州)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系统”,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干部人事档案达国家一级标准、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委市政府“创一流、出经验”先进单位、财税工作特等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十佳示范机关”等200余项(次)荣誉称号,6个区县局中有4个省级文明单位,50个基层税务有22个市级文明单位。2011年,市地税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市地税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挂包帮”活动先进单位。2013年,市地税局被评为“”活动先进单位。(发表在四川省地税局《天府地税》2014第7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