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道德经》第61,大国者下流

读《道德经》第61,大国者下流

作者: Nic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23:10 被阅读0次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下流:下游,水汇集之处。
交,会集,会总
牝:雌柔
牡:雄强
以静为下:因为居于柔下的缘故;以,因为
以下:谦虚卑下
取:取....信任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有的以谦卑获得信任,有的以谦卑获得依附。
不过:过分
兼畜:兼并,把人聚在一起,指网罗小国;
入事人:求于人之意。
宜:应当

译文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的河流交汇于此,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静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所有大国谦卑的对待小国,则获得小国信任和依赖,小国谦卑的对待大国,就可以依附于大国;所以,有的以谦卑获得信任,有的以谦卑获得依附。
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想得到大国的庇护,双方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关键是大国要谦卑处下。

思考

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 - 公元前481年),晋国(山西)、齐国(山东)、鲁国(山东)、楚国(湖北)、燕国(北京与河北北部)、以及吴国越国(长江下游),都是吞并周围小国、实力壮大之后才成了大国;大国纷争期间,齐桓公、晋文公先后称霸。中叶之后出现多国联合纷争的场面,楚联秦,晋联齐,吴国越国崛起后,晋又联合吴对付楚国,楚国则联合越过制吴。期间吴王阖闾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才有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后又崛起灭吴的而成为霸主的历史。经过这样的变动,才由先前的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和他们周围的几十个小国。

大国相互纷争期间,小国只能力求明哲保身。客观上来看,大国总想着要兼并小国,小国总想依附于大国,若双方都能够得其所愿,最终还要取决于大国的态度。因此提出“大国者下流”的观点,如果大国能够保持谦卑的姿态,不侵犯扩张,就不会有战争。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人之交往,发生矛盾的主要因素也是利益驱使。事实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因为始终都在会意得失。工作、生活中的斤斤计较的无非是想如己所愿,让自己更舒服,而那些能力出众的人都会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同情弱者,是因为我们都是从弱者逐渐变强的,即使如今独当一面,也会记得曾经自己所奋斗的经历,所以时常看到弱者会联想到自己,会本能的以谦卑的姿态去伸出援手。就如同大国与小国之间,大国都是吞并众多小国之后才得以变强的,与其相互纷争,不如共同进步。

《道德经》中,体现谦卑的句子

第七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明,守其暗;知其荣,守其辱;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五十八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道德经》第61,大国者下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wk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