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忆中的奶奶》

《记忆中的奶奶》

作者: 一个小脚印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22:24 被阅读12次

    有一种小孩,他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可以说他记忆当中的童年都伴随着一个年老的身影。但是这个身影消失了,在六年前。

    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文字,是他害怕以后会记不清楚奶奶的样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在几年前就想动笔了,但是一直在拖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懒。现在对时间的感知不一样了,觉得时间已然不多了,再不写点什么恐怕就来不及了。(生命本无常,行动在当下嘛,来句心灵鸡汤,显摆一下。)

    故事的开头总要交代一下背景:小孩在八岁那年父母离异,在香火观念盛行的年代,毫无悬念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父亲当年事业小有所成,如果整天带着个拖油瓶肯定不行。所以最佳选择就是把小孩交给年老的母亲照料。这就开启了祖孙俩相依为命的二人世界。

    小孩到现在也不太了解奶奶年轻时候的过往,写到这一句毫无预兆地哭了,是记忆被撕开还是觉得没来得及进孝道?都有吧。小孩从没有去过奶奶的老家,只是听说过那个地方,距离县城不远,说起来的时候总想去看一下,但就是没有行动过(感慨一句:有些地方有些事,当时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了。)

    写到这里,试图努力在回想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但是记忆之中只能搜索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八岁之后就跟着奶奶住在镇上的老宅子里。那是一座旧时代地主的房子,通体木质结构。传说这样的房子是冬暖夏凉的,但是小孩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个好处,他依旧羡慕别人家的水泥房。

    夏天,奶奶会为她的孙子摇着蒲叶扇驱赶蚊子,哄他入眠。小孩小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吃完饭总是会躲进邻居家去。不管什么节目他都看,来者不拒,一双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或许只有在看电视的时候他才能遗忘自己是个没有完整家庭的孩子。该睡觉的时间总是来得那么快,奶奶一般会在邻居家的窗户上呼唤她的孙子。但是小孩的回应总是显得不那么耐烦“知道了,知道了”。再看几分钟也是好的,最后不依不舍地离开,心里充满了各种埋怨。

    小孩从小就不愿意交朋友,哪怕是同学都不愿意让他们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更不必说邀请朋友来家里,自尊心承受不起。和当下社会无法比较,当时离异的家庭并不多见,关键还在于小孩的父母在当地有点小名气,这样就更容易让这样的事情传播地广泛,成为镇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小孩特别怕在街上被别人认出来,一些认识或是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总会向他询问家庭“你的爸爸妈妈现在怎么样了?”“你现在是跟着谁生活的?”小孩真的是怕了,不想回答。

    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小伙伴。幸好还有个从出生就认识的朋友,周末能在一起玩爽。小孩子总是不顾及大人的感受,只要自己玩得开心就好。出门离开家或是放学后去玩也不和父母说。有太多次都是奶奶一个个地方找过来才知道她那顽皮的孙子到哪去了。孩子,你能不能懂点事,去哪之前能先和奶奶说一声?你怎么忍心让奶奶这么着急地到处找你。

    奶奶信佛,这大概是她那个年代的人唯一的精神寄托了。小孩当然也会跟着一起去寺庙里学着样子向神明作揖祷告,一般都是祈祷考试有个好成绩什么的。远大一点的事情就是能上个好大学。奶奶总会在祭拜之后把供品留给孙子。这个经常惹她生气,还会和她顶嘴的小孩她还是无微不至地宠爱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真的是无法割舍的。

    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它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等我挣钱了,你早就死了”年幼时的一句话竟然成真了。小孩五六岁时曾对他的奶奶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会蹦出这样一句话已经记不清了。虽然是童言无忌,但是…好后悔呀!没等到小孩有能力孝顺奶奶的时候,她就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小孩能记得他的奶奶,但是小孩的下一代呢?所以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些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死后又会去往哪里?不清楚,不明白。既然有个脑袋可以思考就不能浪费,是吧。

    缅怀奶奶,在当下。希望您在天堂还能记得我。

    有一种小孩,他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可以说他记忆当中的童年都伴随着一个年老的身影。但是这个身影消失了,在六年前。

    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文字,是他害怕以后会记不清楚奶奶的样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在几年前就想动笔了,但是一直在拖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懒。现在对时间的感知不一样了,觉得时间已然不多了,再不写点什么恐怕就来不及了。(生命本无常,行动在当下嘛,来句心灵鸡汤,显摆一下。)

    故事的开头总要交代一下背景:小孩在八岁那年父母离异,在香火观念盛行的年代,毫无悬念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父亲当年事业小有所成,如果整天带着个拖油瓶肯定不行。所以最佳选择就是把小孩交给年老的母亲照料。这就开启了祖孙俩相依为命的二人世界。

    小孩到现在也不太了解奶奶年轻时候的过往,写到这一句毫无预兆地哭了,是记忆被撕开还是觉得没来得及进孝道?都有吧。小孩从没有去过奶奶的老家,只是听说过那个地方,距离县城不远,说起来的时候总想去看一下,但就是没有行动过(感慨一句:有些地方有些事,当时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了。)

    写到这里,试图努力在回想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但是记忆之中只能搜索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八岁之后就跟着奶奶住在镇上的老宅子里。那是一座旧时代地主的房子,通体木质结构。传说这样的房子是冬暖夏凉的,但是小孩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个好处,他依旧羡慕别人家的水泥房。

    夏天,奶奶会为她的孙子摇着蒲叶扇驱赶蚊子,哄他入眠。小孩小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吃完饭总是会躲进邻居家去。不管什么节目他都看,来者不拒,一双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或许只有在看电视的时候他才能遗忘自己是个没有完整家庭的孩子。该睡觉的时间总是来得那么快,奶奶一般会在邻居家的窗户上呼唤她的孙子。但是小孩的回应总是显得不那么耐烦“知道了,知道了”。再看几分钟也是好的,最后不依不舍地离开,心里充满了各种埋怨。

    小孩从小就不愿意交朋友,哪怕是同学都不愿意让他们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更不必说邀请朋友来家里,自尊心承受不起。和当下社会无法比较,当时离异的家庭并不多见,关键还在于小孩的父母在当地有点小名气,这样就更容易让这样的事情传播地广泛,成为镇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小孩特别怕在街上被别人认出来,一些认识或是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总会向他询问家庭“你的爸爸妈妈现在怎么样了?”“你现在是跟着谁生活的?”小孩真的是怕了,不想回答。

    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小伙伴。幸好还有个从出生就认识的朋友,周末能在一起玩爽。小孩子总是不顾及大人的感受,只要自己玩得开心就好。出门离开家或是放学后去玩也不和父母说。有太多次都是奶奶一个个地方找过来才知道她那顽皮的孙子到哪去了。孩子,你能不能懂点事,去哪之前能先和奶奶说一声?你怎么忍心让奶奶这么着急地到处找你。

    奶奶信佛,这大概是她那个年代的人唯一的精神寄托了。小孩当然也会跟着一起去寺庙里学着样子向神明作揖祷告,一般都是祈祷考试有个好成绩什么的。远大一点的事情就是能上个好大学。奶奶总会在祭拜之后把供品留给孙子。这个经常惹她生气,还会和她顶嘴的小孩她还是无微不至地宠爱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真的是无法割舍的。

    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它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等我挣钱了,你早就死了”年幼时的一句话竟然成真了。小孩五六岁时曾对他的奶奶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会蹦出这样一句话已经记不清了。虽然是童言无忌,但是…好后悔呀!没等到小孩有能力孝顺奶奶的时候,她就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小孩能记得他的奶奶,但是小孩的下一代呢?所以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些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死后又会去往哪里?不清楚,不明白。既然有个脑袋可以思考就不能浪费,是吧。

    缅怀奶奶,在当下。希望您在天堂还能记得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奶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xa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