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不是在割韭菜?
昨天花1元钱报名了“8天读书变现营”。看着令人热血沸腾,其实都知道这种课程只让我们看到了结果,而过程是需要付费的。几位负责人都很优秀,“年入60w”,“xx编辑”,“写拆书稿,实现纸质书自由”等等。
每一位学姐分享完自己的经历和结果后,都会推出她们的课程——599元3年共读读书营,内含许多福利,免费的知识星球,投稿渠道,书评征稿。通过写作,轻轻松松就能赚回报名费。
学姐们都很励志,有一位我关注了很久,从一开始拆书稿变现到后来忙于现实的工作再到现在主业副业之间游刃有余。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想法,很利落的一个人。
现在知识付费说得直白些,满大街都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想成功你就得报班”,我身边无论是考进编制的,银行的等被认为“铁饭碗”的工作,无一不是报过班的。2020年起,建议人们都应该拥有一份副业,配音,心理咨询师,画画,写作,自媒体横空出世,应接不暇。教人的机构多了,难免会被割韭菜。
尽管我相信我关注的这个知识星球,里面的内容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但在面临付费时,还是会犹豫。或许就像我朋友说的:“吃一顿饭,买一件衣服,你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它,因为这种快乐是即时的,你能立马感受到快乐。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害怕你坚持不下来,害怕没有回报,所以会犹豫。”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29325/4dbc28171a24e101.jpg)
关于知识付费,我的思考。
在知识付费这一块,我一直很谨慎,因为钱难赚,如果不能看到回报的话,我几乎很少会投资。目前只参与了两次,一次报名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一次是事业编考试的永久课程。
成人学点心理学无论在职场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有益处,事业编的考试资料在35岁之前都不会过期。什么时候想考了,就拿出来学。
但有时候忽然想起,还是会有点后悔,虽然考下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但是想要变现,就要有客户,想要有客户就得有渠道,有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需要的钱远大于学理论时花的钱。两年了,我的课程已经过期,现在想学的心理学知识都很零散,通过碎片时间刷手机,看工具书。
事业编的课程买了一年多,现在连“马克思”的那一章节都没学完,枯燥乏味,一想到未来“衣食无忧”的生活要经历这些知识的“捶打”,更提不起兴趣来。
以前我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为知识买单”,现在我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为真正需要的知识买单”。找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好做精,而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
所以我决定放弃参加“读书变现营”,首先我自己日常的阅读量并不高,类型偏治愈,鸡汤文,读书营里推荐的书我几乎没有阅读的欲望。如果为了变现去读我不喜欢看的书,那也未必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决定按自己的节奏来,当下的需要是建立素材库,收集动人的故事,优美的句子,那阅读就是我收集素材的渠道之一,而不是唯一渠道。
暂时和“知识付费”说再见
能进行知识付费的人是幸运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入场券,所以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决定知识付费前可以多做做攻略,贵的不代表就是好的,找内容与进度贴合自己学习需要和节奏的事半功倍。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加入“读书营第1天”的学习心得。
要写公众号,每天要看30—50篇相似领域且阅读量高的文章;
拆解文章,分成不同部分放入素材库,如何开篇,如何转折,如何表达情绪,如何写结尾;(可用印象笔记APP);
备注关键字,通过关键字搜索爆款;
写作角度:刷新一般人认知的地方就是写作重点。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思考和输出。阅读就像一盏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灯塔。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找回对文字的热爱及写作的勇气。
“唯有文字能担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