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时候很自卑
我小时候很软弱,很自卑。
从读中学开始,我就不断地把自己当成小透明。
无论是与亲人的互动还是在学校里的表现,我总是让步,牺牲自我,仿佛这样才能换来那一丁点儿的宽容和善意。我以为,这样对待别人,老天自有其回报;我以为,别人对我客气,我应该表现更多的大公无私。
但这一切都如沙土般溜走,使我陷入了更深的自卑和社交畏惧。仿佛每一次的奉献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消磨,而回报则是更多的失望和困惑。
后来我发现 “一个人的软弱,往往不是来自他的本性,而是对外界的过度迎合和让步。”
02、社交:一门内外兼修的学问
后来,到了大学,我又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社交是一门需要精心学习的艺术,一门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舞蹈。
但随着岁月的推移,我逐渐明白,社交并非一味的艺术化,它更多地是一种内学。
我们须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别人怎样对待你,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怎样对待他们,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你怎样对待你自己。这样的认知是我摆脱社交困境的第一步。
我发现 “社交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学问,它要求我们首先了解和尊重自己。”
03、真诚与尊重:人生的筹码
尊重他人,其实首先是尊重你自己。
我们不能用一个俯视的视角去看待他人,因为这样的视角首先贬低了我们自己。拿别人当傻B,实际上傻的是你自己。
佛教谈论的那些因果关系,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因果法则,不是简单的入门级理解。
在我看来,因果当下立报。
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它特定的筹码。
这些筹码,在我们生活的赌桌上,或增或减,构成了我们复杂多元的人生。
你会发现“每一个决定都有其相应的筹码,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04、从心出发
人生如赌,我们每个人都是赌桌上的一名参与者。
社交不是简单的赌博游戏,而是一种基于尊重和真诚的交流。
唯利是图和虚伪不是社交的王道,以心得心、以诚得诚才是主流。
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健康的社交哲学,以对己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才能找到真正与我们心灵契合的人。
此外,我们需要学会承担和接纳当下的生活。
无论是甜是苦,我们都不必过于介怀。对己尊重,对人真诚,这是我们能给予这个世界最美的礼物。
最后,我希望你能站在生命的赌桌前,心甘情愿地去面对每一次的挑战和机遇,尽管前方充满了未知和悲伤,但你依然勇敢前行。
或许 “生命的赌桌上,我们不是为了赢得所有,而是为了赢得尊严和真诚。”
05、尾声
在华严寺门口,我见到了一副对联,它让我有了新的启示:“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世间万事皆浮云,乐住心中。”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困,心中有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是啊 “活在当下,不为过去和未来所困;心中有乐,才是人生的真正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