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下午无聊,带着儿子和两个侄女到田野里挖荠菜。
从村子里出来,不知该往哪里去,我想河边应该有荠菜。记得去年春天北地大塘边荠菜不少,于是我们打算去北地大塘边去看看。要到大塘必须穿过村后的马路。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
我给他们讲小时候的事,过去因为贫穷没有菜吃,我们常挖野菜吃。讲我的母亲小时候撵“老飞公”的故事,他们都感觉不可思议。
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了!
他们都不认识荠菜,我找到后让他们看,然后让他们各自寻找。
刚开始,他们总是找不准,后来终于记住了荠菜的样子,能够准确判断所找到的是不是荠菜。
我跟刚读初一的侄女说今天的日记有内容写了,就可以写挖荠菜。
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张洁的文章《挖荠菜》: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动相通的朋友。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现在的孩子的表现和文中的孩子差不多,有的甚至更甚,连迁就甚至都不愿意……(2021.2.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