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的世界无非就是你关心的人和关心你的人。
在《古罗马二十四小时》这本书中,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从活在城里的不同的人开始,从深夜写起,然后到黎明,到天亮,到天黑。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和欲望而奔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da34edb8013aa7d8.jpg)
作者菲利普.马蒂塞克,通过一天内的24个小时,勾画出了一幅公元137年的古罗马“一日生鲜图”。
作者认为,城市是文化与学问的象征,在一个国度越是接近权利中心的地方,越是能显出一种荒芜与繁华的碰撞。 那些拥有财富的人们,从来看不到城市里的角落。他们的眼中,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和每日准时升起的朝阳。
而那些为了活着就已拼尽全力的人们,往往会在城市的暗处,接着微弱的光,成为城市发展和前进的基石。
书中,作者先从夜晚的六个小时入手写起,那是执勤的警察刚刚下夜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而他的妻子,作为一名要去海鲜市场帮工的女佣,早已起身做好早饭,出发了。警察和妻子住在一个屋檐下,却时常见不到面。
当那些富人的夜场刚散,各自回到家中休息的时候。
城市的外围已经车水马龙。要进城的蔬菜、海鲜、圣果,都已排好队,等待着城门开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04b34b43942dab9a.jpg)
一群人一天的结束,正是另一群人一天的开始。
作者在书中写了面包师、食客、占星师和厨师。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工作,其实是无数人赖以生存的宿命。
有时候,这个世界很奇怪,我们倡导努力,但是有些努力真的毫无意义。 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那么那么多人向往罗马。
古罗马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对于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菲利普是英国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罗马史博士,对于罗马历史有着专业的研究。
书中,作者带领读者24个小时,从24个不同人物角色身上,去发现罗马。这样视角下的罗马,变成了无数人修罗场。
一座城市,毫无表情确承载了人们所有的悲欢。 在普通人的眼里,罗马是否辉煌,文明是否从这里出发,貌似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在这里要活着,用尽全力的工作,不过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温饱。 普通人,是罗马看不见的一群人,但是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一群人。
他们是这个城市所有的血管,用自己的生命,滋养这这座城的命运。 没有人更容易,在命运面前,或许这座城也是一个人,是被城里人不断塑造、不断推进、不断埋怨又不断打扮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6083/9b3d4bd2c6a714f4.jpg)
城市的生命是人赋予的,人的生命需要依赖城市以继续。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的语言风格平缓,没有刻意的隐藏,也没有特地去雕刻。作者把一座城的真实面貌按着它每天的节奏,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