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豸
就在三个喜欢文学的女人写作热情不再,即将偃旗息鼓之时,小屯子里又出现了一位新生代的写作爱好者。这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嫁到小屯子里的媳妇,而她嫁的男人是我刚到学校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
这个喜欢写作的小媳妇,我到现在也没有见到其真容,只读过他发表在县刊上的一些诗。我觉得她的整体水准要明显高于那三位前辈,很有一些写作的天分和灵气,一首首以小女子的视角和口吻写出的小诗,充满想象,充满天真和浪漫,语言灵动俏皮,即有淳朴的乡村生活韵味,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读起来很是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人。
我那时由于家庭生活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心无旁骛地忙着挣钱。每天上班教课,下班下地劳作,是写作热情最低迷的一段日子。读了这个小媳妇的诗后,竟然几次萌发写诗的冲动。
我虽然一直没有见过这个小女子,但是我对她嫁给的男人确实再熟悉不过,因为是我的学生,可是太了解了。
我的这个学生也算是个小有故事的人,当年是我班里学习最差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总是稳稳占据倒数第一的位置而当仁不让。因为影响到我的教学成绩,甚至影响到我的俸禄,由此让我为他的学习确实伤了不少脑筋。你要说他笨,这小子还蛮会来事,会说话,别的方面也头头是道。而且他有一个特长,唱歌好听,一张口就有那个味。尽管由于语文学的不好,有些歌词咬字不够准确,一唱起来就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这可能就是天生的原因,我让他当了班级的文娱委员,也算是对他最大的恩泽了。
那个时候,我们那个地方没有民间鼓乐班子,否则把他送到那里做学徒,说不定能成为他以后谋生养家的本事呢。奈何他的家庭不行,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一箩筐,除了傻干活,别的不懂什么。母亲有点智障,不可能有那样的远见。
这个学生小学毕业就辍了学,回家帮父亲种地,后来在村里砖厂做了几年拉坯工。要说是出息了,也就是不惜力,光知道干活挣钱,对人生没什么规划,大有点混日子的样子。
我没见过他的媳妇,但从那些诗看,我觉得他俩不会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当初怎么就走到一起了呢?走到一起了,而且能结婚生子,有点颠覆我的想象,甚至我对这个女人能写出那样的诗都有点怀疑了。
结果,他们的婚姻果真没有长久,还没走过七年之痒,在第五个年头的时候,小媳妇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倒是留下了人们的议论纷纷,有不少人说这样的女人他家根本养不住。
这时候,我那学生的母亲也不在了。家里剩下了祖孙三个光棍。
后来,我就没有再读过那个女子的诗,也许她还在写,可能是因为家不在本县,发表在别的地方了。离婚让人感到不解,也许正是她内心的伤和无奈。但希望她不要停下手中的笔,写出更多更美的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