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我去看了《狗13》,走进影院之前,我对这个电影一无所知,购票时,网页上的标签告诉我,这是一部青春片。
朋友说这部电影被禁了五年,我问为什么,他说可能太过真实了吧。
直到我看完电影,巨幕厅内灯光亮起,现场很安静,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自己的青春。电影里的李玩,就像是我们每一个没有完美长大的小孩。
整场电影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正派和反派,情节细碎平常,好像平常到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现实的影子。影片里的每个人都在平凡生活里默默对抗着生活的不易,如履薄冰的接纳那些无法逃避的无奈,从一腔孤勇的与成长为敌,到后来不得不选择妥协和投降。所有人都一样,不管你怎样的与众不同,到头来,都不得不安心于泯然众生。
《狗13》讲的是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传统老一辈,离异中年人,青春新生代,就是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一家人。
电影的前半段是围绕一只叫做“爱因斯坦”的狗展开的。
13岁的李玩,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理所当然的成了她的主要监护人,传统老一辈人对孙女当然疼爱,关怀备至,他们对李玩更像是保姆一般的,爷爷买菜,奶奶做饭,在这样照顾下的李玩,是孤独的。
她回到家跟爷爷奶奶坐在一起无话可说,她便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她喜欢煮一碗面坐在窗前,一根一根的夹起来,耐心的等热气散尽才慢慢放进嘴里。
她把这些琐碎又无聊的事情做出了仪式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人得有多孤独,才会想着把一碗面,一根一根的吃出仪式感!
父亲很快重新组建家庭,终日忙碌工作很多时候都忽视了李玩,于是买了一只狗,希望能给李玩带来一些宽慰。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孤独的心灵终于有个寄托,她搭建起一个温暖的小世界。
不久,爷爷带着“爱因斯坦”进菜市,狗丢了。
李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行世界轰然坍塌,压抑了太久的委屈和抱怨终于彻底爆发,为了找狗,闹翻了整家人。
全家人都觉得是件小事啊,不就是一条狗吗?可他们不明白,一只狗在一个13岁女孩的心里,是何等的分量!
爷爷为了找狗摔断了腿,奶奶因为很少出门也险些走丢,一家人鸡犬不宁,李玩成了所有人心中不懂事的孩子!父亲终于动手打了李玩,这个苦逼的中年男人选择用暴力结束这场闹剧。
一个一直喜欢李玩的男生高放安慰她说: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后来李玩在拒绝高放的表白时,也说了同样的话。
电影编导说,人总是在一瞬间成长的,而那个瞬间往往是残酷的。
接受失去和离别,就是成长。
李玩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压、暴揍和欺骗中不断长大,最终选择了隐忍和妥协。
她终于活成了家人期待的样子,成绩很好,拿到物理竞赛的第一名,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和谐相处,一个13岁的少女被驯化成功,成了家人心中懂事的好孩子。
片中有不少的冲突和反差,有意思的是,这些冲突的解决往往都是以成年人的不容易作为结束的。
爷爷丢了狗,李玩不该伤心也不该责怪,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容易;爸爸情绪失控施暴,李玩也不该耿耿于怀,因为爸爸上有老下有小赚钱不容易;后妈用假的“爱因斯坦”骗李玩,李玩不该较真,因为“都是为了你好”,也不容易。
是啊,“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我们做得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也不容易”,可能每个父母都说过这些话,所有掌握着话语权的人,都会说自己不容易,一句不容易,就足够堵死孩子与父母之间那道又窄又长的桥梁。
《请回答1988》里,德善是是家里的二女儿,她有一个大姐,还有一个弟弟,作为老二,是最容易被误解和忽视的,早餐的煎蛋从来没有她的份,从来没有单独过过自己的生日,她终于爆发了,摔门离家出走。
德善的爸爸找到她,为她买了生日蛋糕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可尽管如此,后来家里煤气泄漏,爸爸把妈妈、姐姐和弟弟挨个抱到门外,可还是忘记了德善,最后德善拼尽全身力气自己爬出门时,弹幕上是满屏的“哈哈哈”。
李玩的父母如此,德善的父母如此,我们的父母亦是如此。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跌爬滚打辛苦养家,独自扛起生活的压力无处泄发,即使这样,又凭什么要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瞬间长大?
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何尝不是第一次为人儿女。
我们都不一定总是对的啊,常常责怪孩子的任性,难道不也是自己的任性和不服软吗,你听我的相安无事,你不听我的,就得吃苦头。这不是教育,这叫驯化!
教育的本质是耐心,而爱的本质,是倾听!
前段时间看到一首八岁小朋友写的一首诗,叫《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干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看啊,孩子有时候,宁愿相信是自己选的爸妈。
影片最后,李玩问父亲,你跟我妈是怎么开始的。正在开车的父亲泪流满面,这个一身疲惫的中年男人,终于也变得崩溃。也许,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和解。
电影结局,李玩和姐姐走在街上,看到“爱因斯坦”,李玩说,我很怕它忽然扑过来,幸好没有。此时的“爱因斯坦”已经认不出李玩了......
李玩难过的哭了,她难过的是曾经的自己就像如今的“爱因斯坦”变得陌生了,那个13岁的少女终于在成长中悄无声息的死去。
电影结束,朋友们闲闲碎碎的聊起来:
李玩最后为什么不拒绝吃狗肉呢?
李玩为什么不变得更叛逆一些,打个架,纹个身之类的?
李玩被爸爸打了之后,怎么那么容易就选择原谅了呢?
......
可事实是,我们终将在不可避免的成长中与青春妥协,现实当中没有那么多的畅快淋漓,没有那么简单的快意恩仇,就像是刚刚被殴打后的李玩,被父亲抱在腿上安慰请求原谅。
除了原谅和遗忘,李玩没得选,我们也是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