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429122/732320da097c7825.jpeg)
今天读《十一家注孙子兵法》,看到一句话: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于是想起大学。
有一次,我报名了英语六级口语考试。完全是一时兴起,根本没做什么练习。
万事有因必有果。临考前一天,我便打起了退堂鼓。因为明知自己毫无准备,考了也是白考,参考的兴致已经消了一大半。
这时朋友说:去嘛!报了名干嘛不去,万一通过了呢?
我在“必败”的预期和“虚度光阴”的愧疚中,情绪拉扯地进了考场。果不出所料,没通过。
现在回想,作为一场“战斗”,我其实已经预见到了结果。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是说胜利的军队先预见到了胜利的趋势,才通过战斗把趋势变成现实;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说失败的军队先去战斗,企图在战斗中侥幸获胜。
从“战略”的角度看,我既然已经预知了考试结果,“放弃战斗”、“缴械投降”很正常,甚至很明智。
但我当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觉得充满了不安。
朋友劝我莫临阵脱逃,其实是从她的角度来看的。因她功底扎实,即便不做刻意准备,也有必胜的趋势。
即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件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第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孙子兵法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可胜者,攻也;不可胜者,守也。”
要先造成“自己能胜”的形式,然后抓住时机,一举得胜。
也即:平时多做准备,巩固自己的基础;考前调整状态,保证考试成功。
第二:要相信自己的预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莫要被他人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