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听书的声音成了催眠曲,伴着我一次又一次进入昏沉沉的梦乡。开始上班了,想认真听书,竟然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看来,放假久了,认真的可能会废掉。
昨天打开好几个app,都没有感觉,直到中午休息的时候随意之间打开喜马拉雅,本来也是作为催眠曲备选项目的找了一本书,却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放松释然感觉。
书的名字是《咨询师的14堂必修课》,看来对于心理学,我是真的喜欢。即便做不了咨询师,进入咨询师的角色了解生活,有点感悟,也是好的。
昨天开始了,就一直听下去了,有几点收获。
一是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紧张。第一次,咨询师的紧张无处安放,几乎是硬挺着结束咨询,所有学习的准备工作都排不上用场。作者说,其实来访者比咨询师要紧张多了,你不用做什么,只让来访者表达就可以了。果然,来访者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生活讲个差不多,时间也就到了,来访者还感觉特别好。因为,很多人最需要的就是倾听,关注。
二是咨询是要不要在开始对来访者的问题做一个预判。理论上讲,需要。事实上,不需要。标签化会误导咨询师,因为对一个人的了解是逐步发展的,咨询师自己的成长也是逐渐发生的。如果预先认定了来访者的问题,会不自觉的往这个问题上引,反而可能偏离真正的问题。
三是咨询师要不要放下架子跟来访者一起感受。讲到一个例子,地震了,来访者惊慌失措,咨询师是受过训练的,依然镇定的问来访者,此刻,你的感受如何?书中说,这样的咨询师像不像神经病?确实挺像。可是我们却喜欢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觉得专业,觉得酷。
这些理论听完,我的身体不知不觉放松下来,听书的同时难免会想到生活里的事,很多事,一通百通。感觉这本书很好,决定近期专门把这本书听完,如果有空,找来文字版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