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写作方法
毛姆的小说之路20:如何写出好故事

毛姆的小说之路20:如何写出好故事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10:35 被阅读0次

    好故事应该具备小说的主题所需要的一贯性和足够的可信性,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这在今天是小说需要考量的要点, 还应该具有完整性。如此当情节最终全部展开以后, 你不会对参与其中的那些人物产生任何的疑问。——毛姆
    好故事应该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悲剧那样:有开端, 有中段, 有结尾。——毛姆
    情节是主导读者兴趣的一条线索。这可能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了, 因为正是通过主导读者的兴趣, 作者才能带领着他翻过一页又一页, 也是通过主导读者的兴趣, 他才能从读者身上诱导出所期望的那种情绪。—毛姆


    1. 想听故事是人类天性

    文学界不怎么看重我的作品, 在我看来是件很自然的事。在戏剧界, 我发现自己身处传统的创作模式当中感觉非常自在。作为一位小说作家, 我则上溯了无数代际, 重新回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山洞里, 成为给藏身其中、围坐在火堆旁的人们讲故事的那个人。

    我有某种类型的故事要讲, 它也让我有兴趣去讲。对我来说,这故事本身就是足够好的主题了。

    对我来说不太走运的是, 现如今故事被智识阶层所蔑视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我读过很多讨论小说艺术的著作, 它们都不认为情节有多大的价值。

    可是想听故事对于人性来说, 就跟喜欢观看戏剧由之而诞生的舞蹈和哑剧一样自然。人类的这种天性至今仍毫发无伤地存在, 侦探小说的流行就说明了这一点。

    最睿智的人也读侦探小说, 当然带着屈尊俯就的态度, 但还是会读的。

    2. 好故事应该具备什么?情节又是如何地重要?

    颇有些聪明的作家, 脑子里有各种美好的东西想讲出来, 也不乏创造活生生的人物的天赋, 可在把它们创造出来以后就是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才好。他们就是构想不出一个可信的故事来。

    他们声称在真实的生活中,故事都是不完整的, 情境都是不圆满的, 散乱的线索到最后也都是悬而未决的。

    这话也不尽然, 因为至少死亡会为我们所有的故事画上句点; 不过纵然的确如此, 这也算不上是个很好的论据。

    读者想知道那些已然引发了其兴趣的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愿望, 而情节就是你用来满足这种愿望的方式。

    构思一个好故事显然是桩难事, 可这种困难并不能成其为轻视故事的正当理由。

    好故事应该具备小说的主题所需要的一贯性和足够的可信性; 它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这在今天是小说需要考量的要点, 它还应该具有完整性, 如此当情节最终全部展开以后, 你不会对参与其中的那些人物产生任何的疑问。

    它应该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悲剧那样有开端, 有中段, 有结尾。

    情节的主要用处有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它是主导读者兴趣的一条线索。这可能是小说当中最重要的东西了, 因为正是通过主导读者的兴趣, 作者才能带领着他翻过一页又一页, 也是通过主导读者的兴趣, 他才能从读者身上诱导出他所期望的那种情绪。

    为了稳操胜券, 作者总是会事先就在骰子里灌上铅的, 可他绝对不能让读者看出他这么做了, 而且通过操纵情节他能够始终把控住读者的注意力, 这么一来他就不会觉察到自己身上已经被施加了多大的力量。

    3. 对于兴趣的引导与否,其成果截然不同

    我不是在写有关小说的专业论文, 所以我也无须一一列举小说家为了达成此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但这种对于兴趣的引导能够达到多么有效的成果, 而忽视了这一点又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理智与情感》和《情感教育》中可以说明白无误地表现了出来。

    简·奥斯丁是如此坚决地引领读者沿着那个简单故事的线索稳步前进, 结果读者根本就没机会停下来想想, 埃莉诺其实是个假正经。而玛丽安其实是个傻瓜, 那三个男人则都是死气沉沉的木偶。

    以严格的客观性为目标的福楼拜极少去主动引导读者的兴趣, 其结果就是他对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完全无动于衷。这使得小说非常难读。

    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部小说在拥有这么多优点的情况下, 居然给人留下如此模糊的印象。

    (本文完)

    读后小感:

    或许从情节线索的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差强人意,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真的因人而异,因为卡夫卡就非常痴迷福楼拜和他的作品《情感教育》以至于欲罢不能。

    卡夫卡在给朋友的信中说:“然而《情感教育》却是一本多少年来使我感到亲近的书,达到这种亲切程度的人顶多也不过二三个而已;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打开它,它就使我震惊,使我欲罢不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位作家的精神上的孩子,即使是个可怜的、愚钝的孩子。”

    当然,毛姆和卡夫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和两种生活观。或许卡夫卡在《情感教育》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游离社会边缘的孤独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姆的小说之路20:如何写出好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d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