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倾听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全身心地倾听他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亲友遭遇痛苦时,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他们尽快开心起来,于是我们急于提出建议、安慰或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情况,还会容易陷入“诊断者”的角色,分析他们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并试图解决问题,最终使对方感受不到想要的关心。
倾听意味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安慰别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这是否是他们想要的,也许他们只想要倾诉,不合时宜的安慰只会使他们更难过。
此外,在全心全意地倾听他人后,别人一般会期待我们的反馈,特别是当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
因此我们要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要注意的是,给别人反馈时,对方会留意我们的语气是否暗含批评或嘲讽。
如果我们的语气太过肯定,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尽量用疑问句的形式给他人反馈,这样做可以避免反感,也有助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补充。
当丈夫对妻子说:“娶你回来有什么用,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他并不是真的后悔结婚,而是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
这个时候,妻子就有必要通过反馈来了解情况,“你是不是最近工作很累?是需要我帮忙多做点家务么?”
通过反馈,我们可以透过对方的指责了解到对方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而我们越是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越能体会到:有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只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
马歇尔博士还建议,在询问他人的请求前,要给对方留足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
我们倾听的过程也是对方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感受的过程,如果急于了解对方的请求或表达自己的看法,会阻碍这个过程,也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
那么怎么判断对方是否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呢?
当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或对方停止了谈话,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感受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当倾听他人时,如果我们自己也深陷痛苦之中,而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需要对自己体贴一点,认真体会并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提出自己的请求以得到对方的谅解,必要时可以换个环境调整状态,等内心平静下来后再回来。
不必为无法立即顾及他人而感到愧疚,照顾好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分享第5天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所说:“你越是留心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当面对他人的倾诉时,我们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也无须提出建议或指导,只要认真地倾听,真诚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就是最好的安慰。
语言可以是最锋利的刃,也可以是最甜的蜜,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非暴力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它源于爱,又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
通过它,我们学会如何全身心地体会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用心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学会了如何爱人,也懂得了如何爱自己。
当我们的语言褪去了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