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作者: 郭大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09:51 被阅读56次
    父亲

    【人物简介】

        郭体祥(1919.3-2008.3),河南省永城条河乡排集村人。1938年12月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鲁雨亭抗日游击队、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1团2营、新四军6支队军需处、新四军四师供给部任战士、排长、事务长、会计、出纳。1941年10月,任淮宝县政府金库主任。1945年1月,先后任淮北三专署贸易局副局长兼灵宿县贸易局局长、灵宿县第3货管局局长。1946年8月,先后任华中军区7分区财政局税务科科长、淮宝县政府财政局副局长、江淮3专署财经处副处长兼货管局局长。解放后,先后任宿县专署工商局局长、皖南北行署财经委计划处副处长兼办公室第二主任、安徽省政府财政委员会基建处处长、省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计划委员会、省经济委员会、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芜湖市书记,安徽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等职。1991年7月离职休养。

      2004年2月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2008年3月30日在合肥病逝。

    战斗在新四军四师供给第一线 

      ——记父亲郭体祥的战斗一生。

                                        郭苏淮

                参加游击队激战日寇

      1919年3月,郭体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磨山下郭庄的一户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入私塾读书。他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在极短时间内熟背课文,对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日益增强,有了极强的正义感。他12岁那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他的家乡和全国一样,抗日声浪不断高涨,耳濡目染民众保家卫国的激情,少年郭体祥不断思考着怎样才能报效祖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在郭体祥的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同乡鲁雨亭,是他引导郭体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鲁雨亭是身处国民党旧营垒中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者,长期以来满怀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九·一八”事变后,他看到国破家亡迫在眉睫,呼吁停止内战,共御外侮。1937年11月,鲁雨亭临危受命担任国民党永城县长。他全力支持中共永城县委领导的抗日救亡委员会的抗日活动,并兼任永城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他积极筹措资金,先后举办了两期抗日青年培训班共600多人。郭体祥参加了青训班的抗日培训,又和众多青训班的学员,分别深入永城各区的乡镇,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掀起全县的抗日高潮。

        1938年5月12日永城沦陷,鲁雨亭提前变卖原本富有的家产,购置武器。11月20日,在芒砀山上,以17义士起家,比照共产党领导的萧县游击队,拉起了永城人民抗日游击队,番号为“湖西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第2总队第29大队”。鲁雨亭为大队长。

        郭体祥怀着抗日的决心和对鲁雨亭的敬佩之情,在父母的赞许下,身背父母为他买的枪支,与表哥李传芳一起报名参加了鲁雨亭的游击队。游击队以八路军为榜样,严肃纪律,执行“三八纪律八项注意”。在一年的时间里,郭体祥参加了夏邑太平集之役、孔庄之役、火神店夜袭、鱼山抗战、梁河洼摸敌等大小共20多次战斗。这些战斗,主要是摧毁伪政权,消灭土匪杂八队,收编永城地方抗日武装,袭击日军驻地。游击队由十几人发展到上千人,约200多华里的芒砀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形成。 

        1939年1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进驻永城新兴集,鲁雨亭主动和新四军联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并派出百名年青游击队员,到新四军营地接受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同年8月,鲁雨亭率部毅然加入新四军,并被批准为共产党员,他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随之党组织也在第一总队内部成立。

          郭体祥被派往新四军营地受训,通过学习,对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他被编在1总队1团2营,先后任战士、排长、事务长。1939年8月,党组织通过了对郭体祥的考察,批准了他申请入党的请求。从此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经过多次战斗磨炼,抗日理念得到提升。使他对其后多次突发的事件,能正确分辨大是大非,站稳立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鲁雨亭率领的1总队驰骋于豫皖苏边区,狠狠打击日寇,屡建奇功,成为豫皖苏边区一支新四军抗日劲旅。1939年11月31日凌晨,奇袭大房庄,击毙日军指挥官横山少佐以下21名,伪军17名;1940年2月26日清晨,在僖山伏击日军,打毁鬼子汽车2辆,坦克1辆,毙敌板本什平大尉以下30余名;3月23日,在永城公路伏击日军天皇御慰团,毙敌佐野联队长、北山大尉以下60余名,击毁敌汽车4辆。郭体祥参加了这些战斗,把生命置之度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一次次的失利,令日寇恼羞成怒,他们集中多处兵力,对芒砀山地区进行“扫荡”。1940年4月1日晨,日伪军3000多人向一总队疯狂进攻。鲁雨亭率部在李黑楼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激战,歼日伪军300多人,他不幸在率部突围中牺牲。郭体祥参加了战斗的全过程,并成功突围。

        鲁雨亭牺牲之后,团长刘子仁窃取了总队长职务。他多次派人和国民党顽固派联系,并采取挑拨手段,拉拢、串通萧县的耿蕴斋和吴信容,于1940年12月12日正式叛变,关押了一批共产党在部队中的领导干部。郭体祥事前得到了刘子仁即将叛变投敌的可靠消息,立即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使部队减少了损失,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扬。

                    供给工作干中学

      从1940年起,郭体祥开始从事军需供给工作,先后调任第一总队事务长,新四军6支队军需处、新四军四师供给部会计出纳。他边学边干,努力在供给工作的岗位上干出成绩。

        新四军4师第一任供给部长谢胜坤曾指示,为了充实和建立各级供给机构,系统地解决部队经济管理各自为政问题,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就要把有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派到经济供给岗位上。为此举办了多期供训班。郭体祥参加了会计、出纳的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供给工作中的财务预决算、会计和出纳严格分工负责的范围等。并使用新式簿记表册,统一预算科目,为他以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4师受到日伪顽军的联合夹击,经济十分困难,他想尽办法,每天仍按人均3钱油4钱盐的标准配发给部队。新四军四师从津浦路西撤到津浦路东,战略转移到洪泽湖畔,郭体祥随4师司令部一起行动。作为财务负责人,他将100万元(国民党法币)分放在几匹骡子上,跟在彭雪枫师长后面行动,从未受过损失,在他看来这些资金的安全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在转移的路上,战士们经常看到他手里拿着枪,肩上却比别人多背四五个粮袋,每个粮袋7斤多重,满头大汗,但总是面带微笑。

        郭体祥任新四军4师供给部会计出纳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标准制度规定保证全师的经费供应。经常性的工作:第一项,按师里规定的财务预决算制度,每月审查各单位报来的预算,如果对预算有不同意见,要责成重新修改,直至认可为止;第二项,接待经师首长和供给部长批准到他这儿来借款、报销的人员,对他们的票据进行审核,在预算范围内,支付给他们现金。超出预算范围的,还要向供给部长请示;第三项,每月月底前,核算审计各单位的决算表。

        当时,郭体祥深感全师的家底实在是太薄弱了,经费奇缺。因此,他首先坚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敬业精神很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算了又算,抠了又抠,注意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同时,对经费的审计严格把关,凡在审核中发现超出预算或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白条子一律退回不报。

        当时洪泽湖西几个县群众生活艰苦,支持不住这么大部队的供应。而洪泽湖东的淮宝县却是个富庶之地,盛产大米。自新四军2师开辟为根据地后,群众生活安定,农业也连年丰收,鉴于这种情况,华中局批准将淮宝县以三河为界划归4师管辖。这对4师发展和坚持根据地斗争很有利。

                  管好四师的钱袋子

        从1941年10月起,郭体祥被任命为淮宝县金库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淮宝县的财政收入,可以负担4师部队和淮北区党委机关所需的被服、医药、津贴、菜金的70%到80%。

        金库的主要工作:一是要收进县财经局征收的货物税,如盐税、烟叶税、码头税等。当时物资经过林家码头到浔河、洪泽湖西,由双沟经淮河到敌占区去,称为“出口”,都要交税。林集、高良涧是船码头,岔河、蒋坝也十分繁华,所以收的税很多,每天收税可达1万多元(法币)。而龙头洋布一匹的价格不过24元到30元,要是用来买布,可以买很多匹。财政收入很可观;二是税务局征收的地方税,也交给县金库保管,供本县党政机关经费开支;三是将资金押运到新四军4师淮北行署银号。每个月金库工作人员用白洋布口袋把钱装好,由县里武装押运,乘船过洪泽湖到半城。郭体祥每次都亲自送钱到淮北银号总金库去,每次都要送几十万元。

        当时,淮宝县金库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人,直到1945年郭体祥调离淮宝时,也才有六七人。因此,工作强度很大、很繁琐,每天要收进各种币种,如抗币、法币、伪币、金条、银元。这些资金根据财政部门签发的现金支付书,对用款单位拨付现金,凡应交来的公款,金库负责催收。由于收支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大家觉悟很高,长期以来,没有贪污现象发生。

        淮宝县金库由于和银号是一体的,还要办理贷款业务。如为受水灾的农民办理农业贷款;为商户贷款,方便他们到敌占区采购生产、生活资料和为部队采购急需物资和设备,极大地活跃了根据地市场。

        4师到淮宝后条件有所改善,但大家生活依然很艰苦。官兵待遇一样,党政机关从领导到公务员都一样,每人每月一斤肉,四两黄烟,都折合成钱,身体差的或老年人才补贴一点鸡蛋。后来生活好一点,才规定团以上干部可以吃小灶,所谓小灶,无非是加个炒肉丝或炒鸡蛋,也就很不错了。

        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淮北行署决定在灵(璧)宿(县)成立贸易局(后改货管局)。1945年3月,时任淮北区党委书记的邓子恢,亲自给时任灵璧县中心县委书记的李任之写信,安排郭体祥到贸易局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郭体祥先后任淮北3专署贸易局副局长兼灵宿县贸易局长、灵宿县第3货管局局长。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工作开展,经反复研究,贸易局设在游击区范围内刚刚成立不久的灵璧县。灵璧县地处苏皖西北部,靠近敌占区,周围除有土顽外,还有日军、伪军数千人。敌人总是企图东进占领区党委和行署所在地,敌我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非常危险。

        贸易局的任务是同敌占区的商人打交道,用小麦、黄豆、烟叶等产品同商人做买卖,或换回部队需要的医药、弹药、电池等物资。在李任之书记的指导下,郭体祥对贸易局多次行动中,走什么路、住什么地方,当地敌我双方力量如何,都预先做了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敌情有变化,李任之总是想法设法通知郭体祥,随时研究对策和应对措施,避免不测或减少损失。

                  坚持战斗在淮北敌后

        1946年自卫战争开始后,贸易局改为货管局,除了继续组织药品、弹药、电池等物品外,还要承担游击区的税收任务。因敌我情况变化较快,税收工作相当复杂,往往为一次税收就要绕道几十里,甚至一度要变动几个住处。 

          1946年11月,淮北解放区的主力部队仓促撤到运河以东地区作战。淮北广大土地遂沦入敌手,洪泽湖周围的陆地被全部占领,我地方武装和干部2000余人被围困在洪泽湖中,陷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极端困难之中。在淮北灵宿县工作的郭体祥和货管局的同志及当地武装人员,成立了泗灵雎边区武工队,郭体祥任指导员,也随之撤入洪泽湖中。撤入湖中的共有五六个县的武装人员和机关人员,加上老弱病残和家庭妇幼,既无粮食又不利于战斗。原地委敌工部长姚克组织成立了洪泽湖工委,姚克任工委书记,把各地方武装编成两个连,将一批富有战斗经验的地方干部编成5个武工队,分赴各边沿区,就地坚持斗争,并疏散非战斗人员。郭体祥被任命为洪泽湖大队副排长。

        洪泽湖斗争最艰苦的日子是从1946年11月26日被围困在湖中到1947年1月24日解围约有2个月。当时一切活动都在船上,岸上港口基本都是敌人。每晚几乎都要转移宿营地,找芦苇深、红草密的地方隐蔽宿营。白天放下桅帆休息、夜间出发行动。一早一晚吃两餐,粮食以小麦为主,煮着吃,嚼不烂,菜一点也没有,如能捕到鱼,也只能吃没有盐的煮鱼。一次,郭体祥的船与敌遭遇,激战中一梭子子弹射来,他的警卫员急忙趴在他身上挡住了子弹,壮烈牺牲。

        1947年1月8日,华中局和华中野战军决定,组建淮北挺进支队,由华中野战军9纵77团、81团和骑兵团1、3大队及地方干部组成,总计3300余人,深入淮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重建淮北解放区,牵制敌人对山东和苏北解放区的进攻,配合主力作战。任命饶子健为支队司令员和政委,赵汇川为副司令员,并组成淮北工委,统一领导对敌斗争和各种工作。从此,重建淮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拉开序幕。

        1947年5月,为了便于部队征粮和兵源补充,中共淮宝县委书记张灿明任命熟悉淮宝财经工作的郭体祥为淮宝县政府财经局副局长,负责税收,财政和金库工作,1948年任局长。这时,淮宝划归淮北2分区,部队还是要靠这里供应粮食。由于淮北挺进支队处于运动战中,淮宝县财经局办公也难有固定的地点,大多数时间工作离不开船,夏天在船上要受蚊虫叮咬,冬天要受湖上的严寒煎熬。长期受湖上潮湿的影响,郭体祥双腿患上风湿病,但他还是带病工作,和大家一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想尽多种方法在游击区里征收税金,征集粮食,工作难度远超在根据地时的数倍。随着根据地的逐渐收复,他领导的财经工作,才逐步好转。

          郭体祥在战斗中也收获了爱情。他的妻子徐光是洪泽县双沟人,1945年4月参加乡妇联工作,1946年3月任乡妇联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1948年相识相爱,不久结为伉俪1948年底,郭体祥调江淮军区3分区(后改为宿县地区)任财经处长(兼货贸局长)。当时淮海战役刚结束,这个地区处于恢复时期,工作千头万绪。郭体祥及时开展各级财政、税收、粮食、商贸等机构的设立及工作,抓得很细、很紧,对该地区经济工作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949年,刚解放不久的淮北泗县、泗洪、五河等地出现水灾或发生春荒。华东局在救灾工作指导方针中明确指示:不许饿死一个人。郭体祥带领300多名战士、干部,到阜阳运粮。在运粮过程中,运粮人员要经常冲破当地土顽的抢劫封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运粮队伍用船只运回5000多万斤粮食,从而保证了灾区人民安全度荒,没有发生饿死人的问题。

                  经济战线再立新功 

        1949年8月,郭体祥先后任宿县专署工商局长、财政处副处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皖南北行署财经委计划处副处长兼办公室第二主任。1952年8月,任省政府财政委员会基建处长,省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1956年5月,任省计划委员会、省经济委员会、省建设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长期具体主持省计划经济工作。1969年12月,任芜湖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市委副书记、书记。1977年12月,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78年1月,任省革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83年3月任省政府顾问。1991年7月离职休养。

        郭体祥从副省长岗位退下来后,受省政府委托,被任命为华东上海经济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和参与我省经济协作工作。数年来,为安徽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物资流通交换,推进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的改革,出谋献策,牵线搭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省政府还请郭体祥担任安徽小水电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协调银行、财政、税务、电力、水利等部门对小水电项目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扶持。由于国家对山区小水电项目的建设给以一定的补助,所以具有水利资源的县领导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想尽早上项目。为防止不实虚报,使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他亲自和省小水电公司人员一起,每年多次到深山水资源现场考察项目的三通一平工作。对已发电的小水电通过联片上大电网,使水电价格多次提升。山区人民用上水电,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农副产品深加工附加值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

        郭体祥的同胞姐妹和他妻子徐光的兄弟共8人,在洪泽湖、永城革命老区,都曾为抗日和解放战争做过不同程度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家乡仍然从事农业生产。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相对紧缺,郭体祥长期从事经济领导工作,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批一部分物资帮助他们,虽有个别亲属有所求助,但都被他婉言拒绝。

      2008年3月30日,郭体祥在合肥病逝,享年89周岁。

    父亲

    (作者:郭苏淮,1949年7月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皖南医学院、安徽省总工会、深圳市体育局(副局)工作。2009年退休。现任深圳市新四军研究会执行会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pr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