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妈妈对着自己说:你才多大啊,就做这个?可就在同一天她可能又会对自己说:你都多大了,还做这个?
妈妈说的没毛病,可是在同一天,妈妈说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而且都非常有道理,我们感觉哪里有问题,可总找不着证据。
后来,当我们慢慢长大了,在与同事朋友就某事或者某热点讨论时,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朋友的观点似乎很对,很有说服力。但自己就是感觉哪里有问题,很想反驳他,但苦于找不到任何能反对的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830af72cf3c21e4e.png)
这就像走进一个未知的山洞,尽管朋友一再确认前面没有危险,可以继续前进,可自己却实在无法战胜恐惧走进去,可也无法找出更好的理由说服朋友走出来。
再后来,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这些道理的时候,瞬间觉得极有道理: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大丈夫能屈能伸
凡事留一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奇怪的是,当我们遇到完全相反的状况时,依然毫无招架之功,只觉得精辟无解: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此仇不报非君子
男儿膝下有黄金
斩草要除根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道理在那一刻显得如此有说服力,即使我们感觉到有问题,都无从下手,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到: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的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8d96f2d632e75733.png)
那么这种局限是如何体现在我们身上的了?
采铜在《精进》中提到,外界的可观现实,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我们的思考角度和范围。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非常守时的人,也会遇到经常迟到的人。看起来这只是他们对某件事情的自然选择,实则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只是这个前提很少有人意识到。比如守时的人会假设遵守时间比做任何事情都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会避免一切外界问题来避免迟到。
前百度副总裁李靖也在他的《14天改变计划》中,提到自嗨文案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写文案的人,无意识的假设消费者会看他们写的文案(所以他们不用挖空心思来想如何把别人的注意力从竞争对手处吸引过来)。而那些厉害的文案,初始的假设是别人不会看他们的文案(那该怎么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88e1ceb06faa34b4.jpg)
在这两种不同的“隐含假设”下,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c1c34d82d3712ebe.jpg)
因此,只要找出这种“隐含假设”,便能知道那些言之凿凿的结论和道理,被限制在了怎样的思考角度和范围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最普遍的三种“隐含假设”。
假设自己或者别人在某件事情中毫无能力
假设事情结果的重要性大于整个过程或者相反
假设现在大于过去/未来或者相反
假设自己或者别人在某件事情中毫无能力
命运是大部分人在尝试某件事情失败后,给自己找的合理原因。相信命运的人,其隐含的假设是自己或者别人在事情中毫无能力,只能听从某种神秘力量的安排。
同样在职场中,很多人都认为过了35岁,如果还未混到一官半职,基本上就是走下坡路,迟早一天要被年轻人取代。他们的理由是年轻一代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学习能力更强,了解的新知识越多。而我们这一代学习能力下降,家庭孩子老人各方面的牵绊,社会发展肯定是后浪推前浪。有理有据,完全正确的结论。其隐含的假设是自己在这个被淘汰的趋势下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这一切被取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ec2ceea68a35ca05.png)
问题是,在这个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真就无能为力了吗?或许某些部分(细胞,身体机能等的衰老)确实是无能为力,可其它的很多方面,比如学习,锻炼,对世界的深刻认识等等,这些不是。如果我们将隐含的假设变为,我相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总能做点什么,至少能延缓这个衰老的趋势。那么结局会有很大不一样。
在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我们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是,假设别人在某件事情中毫无能力,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比如我身边有个朋友,看到某个包子铺赚钱,于是自己也学捏包子开店,后来被之前的包子店用价格战拖死了。又比如一些喜欢化浓妆穿着暴露的女孩,总是抱怨为什么有那么多猥亵的男人接近自己,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别人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博弈论会备受推崇,其中心思想是,我们的行动都是在预测和判断对方的行为下,做出对己方最优的方案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6e610f1c54e57c0b.png)
《朋友圈里的尖子生》里提到李叫兽在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时,由于每个专业他们学校只录取一个学生,结果大部分人选择的做法是,绝对保密自己要选择的专业,生怕别人知道。而李叫兽分析了别人的行为以后,做出了一个对自己最优的决定。那就是对所有人说出自己要报考的专业。结果别人因为知道他要报考的专业,转而选择了别的专业。最后这个专业确实就是录取的他。
想要绝对保密的学生,心里面隐含的假设是别人不会说,那我也不能说。可若认真分析别人的行为后,首先将自己要报考的专业说出来,那别人会因为避免竞争而报考别的专业。
如果你的隐含假设是自己在某件事情中毫无能力可言,那么结果通常是任由事情的发展,任不好的结果来摆布。
如果你的隐含假设是别人在某件事情中毫无能力可言,那么结果通常是在竞争中,自己输的一败涂地。
假设事情结果的重要性大于整个过程或者相反
要论结果的重要性,不得不说销售这个职业。大多数时候,无论过程怎样都不重要,销售需要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当高压下的业务对公司产品竞争力颇有微词时,老板通常都会说,如果产品那么好,还用你来卖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ad09b6b0a54c3c23.png)
这是一句乍看之下非常有道理的句子,战战兢兢的业务员在听到这句话后通常毫无脾气。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使劲卖。站在老板的角度,隐含的假设非常明显,那就是结果大于一切过程,业绩大于一切。
但如果仔细分析“如果产品那么好,还用你来卖吗?”这句话,就知道并没那么有道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就因为产品没有那么好,所以才让你来卖(当然,我们铁定不能拿这样的话反驳老板,要不然只能卷铺盖走人了)。按照前苹果软件布道师格威卡瓦萨奇的商业模式理论,老板显然认为产品没有那么好,但同时希望业务能力特别好。这是将企业置于冤大头企业这个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00c7dbc9df2d09e1.jpg)
大部分状况是,在这样的公司,通常也只能留下业务能力不是那么好的人,大概率情况下厉害的人已经去了更好产品的公司。最终公司不得不滑向凑趣型企业。
结果重要,过程也重要。结果是反馈,过程是学习。通过学习得到反馈,通过反馈指导学习。没有结果的过程是耍流氓,可没有过程的结果更是毫不负责任。
如果你的隐含假设是结果大于过程,那么你很容易走上一些冒险的道路,那些能快速,瞬间赚钱的道路,因为你要的只是快速的结果。就像郭美美,就像很多被庞氏骗局欺骗的人,就像很多犯罪的人。
如果你的隐含假设是过程大于结果,那么你很容易走上虚假努力的道路,每天看似忙忙碌碌,把自己感动哭了,实则毫无积累,一事无成。就像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就像每天到处乱窜的无头苍蝇。
假设现在大于过去/未来或者相反
前段时间流传着高手是持续性自律,你是间歇性自虐的说法,很多网友深以为然。对于间歇性自虐者来说,相比于持续性自律,确实不尽如人意。
可是,在走向持续性自律的过程中,肯定有绝大部分人要经过无数次的间歇性自虐。既然只是时间过程中的一部分,就不存在对错,也没有好坏。它只是走向持续性自律这个终点的过程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523c3eeaecdc37a5.png)
在到达终点的过程中,只要上路,那每一个阶段都是相同的,没有哪个阶段好于哪个阶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d4a631d97d8e8938.png)
在《一个明星的诞生》中,本已经戒酒成功的主人公杰克森重新回到Lady Gaga饰演的艾利家中,开始认真写歌打算和艾利重新认真生活。艾利为了杰克森的复出甚至用推掉全球巡演来和经纪人对抗。此时经纪人不满意了,他告诉杰克森如何影响了艾利的发展,他不相信杰克森已经完全戒酒成功,他认为杰克森不久就会重新酗酒,从而彻底毁掉艾利。最终,杰克森在无比自责中用皮带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经纪人这样做的原因,不过是假设杰克森的过去大于现在和未来,无论现在杰克森看起来多么正常,因为过去他对杰克森的记忆,判断出杰克森最终会重返过去的轨迹,再次酗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18398/c021998253e8b969.png)
无论怎样的结论,都需要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整体视角来看。任何一份分段的时间都不可能重要过另外的片段。
如果你的隐含假设是现在大于过去未来,那么你一定是个享乐主义。
如果你隐含的假设是过去大于现在未来,那么你可能一直沉湎于过去,在回忆中不愿醒来。
如果你隐含的假设是未来大于现在过去,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极度节俭主义,像葛朗台一样为了未来存进现在的每一分钱。
下次,当你听到那些听起来特别有道理的结论或者道理时,首先想想这个结论到底是有怎样的隐含假设?
假设自己或者别人能做些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假设过程大于结果,或者结果大于过程会不会不一样?
假设现在大于过去,现在大于未来或者未来大于过去,未来大于现在,或者过去大于现在未来是不是不一样?
网友评论